《你什么心态,就什么命》
对比是最快乐的根基。
没有饥饿所带来的痛苦,就没有进食所带来的满足。
没有黑暗所带来的恐惧,就没有光明所带来的希望。
没有退步所带来的挫折,就没有进步所带来的喜悦。
一个人经受的痛苦越长,他所能体验到的快乐也就越充满神性。
每一个跑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即使经验丰富,最初的几公里仍然会让他们感到气喘吁吁、疲惫不堪。
但只要熬过某个临界点,就会迎来「启示性」的一刻。
在那个瞬间,他们感到轻松、快乐且镇定。
他们的头脑之中分泌着内啡肽、多巴胺、血清素等等能让他们感受到正面情绪的神经递质。
与此同时,他们也进入了心流的体验之中。
他们如此投入,又如此清醒。
这和上瘾所带来的无法停止的快乐并不等同,因为他们随时都可以让自己停下来,且并不会因停止而感到痛苦。
而之所以会有这种不同,只是在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历了足够长的痛苦。而上瘾行为在最初绕过了这种痛苦。
没有最初的痛苦,就不会与后来体验到的快乐形成巨大的反差——也即对比。
没有对比,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在电影之中,人物表面看起来的样子,与他们内心的样子如果是一致的,人们就会感到无趣。
这就是为什么詹姆斯邦德这个人物总是如此受人喜爱的原因。
他看上去放荡不羁,但内心却又如此柔软且伟大。
一张照片的张力,也来自于强烈的对比。动静之间,虚实之间,色彩的冷暖之间。
语言的魅力也是同样,如果不能创造预期并打破预期,不能提出问题并做出解答,人们就不会被他的话语吸引。
真正智慧的人,并不会排斥痛苦,他们甚至会主动拥抱痛苦。
每一次,当他们在坚持某件事的时候,感受到内心的煎熬,都不会真的气馁。
因为无数次的经验,已经形成了坚固的神经回路:
这些内心的痛苦煎熬,都是在为了最后他们所能体验到的巨大快乐做准备。
他们必须做这种准备。否则快乐就不会来临。
而他们之所以会有无数次的经验,原因只是在于:
在生命的某个瞬间,他们主动拥抱过这种痛苦,并在痛苦之中忍受了足够久的时间。
有人说:
「你什么心态,就什么命」。
至少在面对痛苦的时候,这句话是真实的。
如果你认为痛苦只是痛苦,那么你会逃避,并失去那些人生里真正有价值的机会——毕竟「价值」总是意味着挑战。
如果你认为痛苦是快乐的必经之路,那么你就会直面它,并最终等来属于你的启示性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