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一个咳嗽的病例,恰好有正反两个方子!
42岁女性,“阳”后遗留了慢性咳嗽的毛病,多说话或爬楼梯后感到胸闷气紧,咽喉痒,干咳无痰,频频清嗓子。第一个医生用的是小青龙的套路,7付药后患者感到咳嗽没有好转,反而咽喉有黏痰挂住,咳不出,很难受。
候其脉,右寸关浮滑带弦有力,左寸脉弱,左关脉弦小不柔,两尺都弱。这是什么病机呢?阴血不足,金木不协,肝得不到阴血的滋养,失去其柔顺之德,反侮肺金,金气不降。再仔细询问患者,第一大便不畅,不是每天有大便,很难得拉一次肚子,会觉得拉完很爽,肺胃大肠右路不降显然。第二月经量多,这是阴血不足之因。妇人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不足于血。应以归芍地黄丸打底,滋养左路的心肝肾之阴血,俾阴血充而肝木平,金气降,咳嗽止。我正准备开药,她说去年春天咳甚,有一医生开药服后咳愈,我一看处方,归、芍、地、菀,暗自欣喜,我的思路果然正确,遂萧规曹随,仅改一二味药。
我在前面一个病例里提到,咳嗽首先要搞清楚阴阳两路,大方向不能错的,若其人心肝肾阴血不足,妄投辛温发散是火上浇油,耗竭阴液,肺为娇脏,遗人夭殃,可不慎乎?
昨晚我和魏工打电话,聊到12点,他说我以前是太左,现在是太右,太保守。我说我以前刚转回中医时,靠的是豪情壮志和心底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但实际上没有根底的,水平不高的,复诊率不够的,解决不了多少问题的。沉淀几年后,再回过头看以前的种种表现,内心感到很惭愧,发心重新开始做,把自己降到尘埃里,经典一句一句去读,药物一味一味去学,病种一个一个去钻研,不能拔苗助长,有些苗子看着长的高、长的快,其实急得把根都蹿出来了、根都漏在外边了,这种苗子没有未来的,不会长久的,离我心目中的“明医”、“大医”,差的太远太远,我的路还很长很长!昨天我看毛进军主任的书,他说从大环境上讲,中医的春天到了;但从钻研经典的“明白医”讲,还是冬天。我太赞同他这句话了。想傍着中医博眼球、吸流量的很多很多,我必须坚持我的初心,哪怕世界是个草台班子,我也不允许自己庸俗粗鄙,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有自己的底线!魏工沉默良久说道,医者仁心、当仁不让,你要雄起,不能失去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不要往后躲,我说我会的,回归十年,我必亮剑[作揖][作揖][作揖]
用户13xxx03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