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常从老病人身上复盘中医基础理论,这些病人至少跟我3年了,就像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沙,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最多。
比如一个53岁女性,胃口很好,能吃能喝,大便也好,形丰,看上去很“壮”,就是每天东痛西痛,容易疲劳,光吃不能干活,口苦胸胀,酸困沉重。她以前找我看病总是说,赵医生,给我补,我太虚了。脉弦滑有力,舌头颜色舌苔都正常,舌边略有齿痕。补吧,明显气滞血瘀,不补吧,有虚的表现。我以前学理论,都觉得是大实有羸状,经络瘀滞,玄府不通,卫气郁闭,把垃圾清扫干净,就不虚了,那么胖,营养过剩,不需要补!自从学了雷老的卫气论、胆病论,眼界开了一层。脾胃是产生营卫之气的根源,胆气不利,脾胃不健,卫气虚,为啥有些人吃很多,就是没劲儿?他脾胃不好嘛,产生的卫气少,吃再多也不顶用。该补得补,不要犹豫,胖子也有吃补药的权利[酷]
所以我这次给她利胆化湿,补卫温通,疗效超过了前二年,以前她都是说,好点了,吃两回就停吧,这次她说,好多了,我和正常人一样了,赵医生你说我吃4次好不好?我说好,中药调理,4次算一个小疗程,我支持你[偷笑]
中医学包括任何学问,都是知易行难,大一新生说得,八十老翁做不得,理论有可能顿悟,但悟了又迷,迷了再悟,仅靠闭门造车、单纯理论层面的悟,不长久,还得是临床看病,用心看,临床实践使理论之树常青。
逛公园喽
胖子吃补药。不懂怎么吃,文章里也没有提到。
观沧海
中医理论迷悟玄虚,不明析量化,这就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