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1.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个对自己格外苛刻的人—

光亮情感 2024-02-29 22:08:35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1.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个对自己格外苛刻的人——很难允许生活里有超出控制范围的事。而哪怕一点点的所谓「坏习惯」,对我来说,都如临大敌。

按道理来讲,这种严格要求应该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可真实情况恰恰相反。对自己苛求的那些年,我每天都很晚才愿意起床。而无论鞭策了自己多少次,仍旧会彻夜打游戏。

在公司里工作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没有自信的。即使把自己收拾妥当,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心里是怎样的蓬头垢面。

我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批评——批评电影,批评食物,批评我们在头脑风暴的过程里产生的创意,哪怕是绝妙的点子。只不过,很多时候,这些批评都没有说出口。

让这一切发生改变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尝试停止这些批评。尝试允许别人做被人。也允许自己做自己。

任何一种好的改变,在付诸行动的瞬间,就会在心里看到光。

「允许」也是同样。

第一次尝试这种违背自己直觉的习惯之后,内心里好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忽然消失不见了。

接着,整个人生都变得明亮起来。

轻装上路,改变则悄然发生。

因为允许是接纳的开始。

而接纳是远远超过对抗的力量。

2.

允许别人做别人,意味着明白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无法彼此理解的鸿沟。面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总是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赞美,有人诋毁,有人喜悦,有人悲伤,有人跃跃欲试,有人避之唯恐不及。

生活总是存在着一些难以察觉的惯性。这些惯性在意识的河流下涌动,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当我们不允许别人做别人——或者更确切的表述是,当我们不允许他人有着和我们不同的反应、判断、态度、情绪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部分。

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无力的习惯。当生活一切顺利的时候,这种习惯并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

而一旦我们工作受挫,感情不尽如人意,又或者面对其他重大的人生转变时,这种习惯就会让一个人的内心,走向加速崩溃的轨道——因为所有的崩溃的本质,都来自于漫长的,求而不得的无力感。

3.

事实上,也唯有允许别人做别人,我们才能允许自己做自己。

他人如镜,每当我们看待他人言行的时候,内心里总会涌现出某种评判——但这些评判并不代表他人,只是我们自身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

而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最终也就会如何看待自己。

对他人的不接纳,最终都会转变成对自己的不接纳。我们会不断否认自己来造成巨大的压力。否认自己的生活方式,否认自己的言谈举止,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从而导致了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无论这些判断是不是真实的,它们对于我们的目标都没有任何帮助。

否认所带来的压力至多只能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来看只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这就如同一位严厉的上司,想要让部下在公司里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在酷热的夏天故意不开空调一样。短期内,这种压力会导致部下因为想要恢复舒适的环境而努力工作,但长期却会直接导致工作的热情下降,从而降低产出。

「迫切想要改变而给自己增加压力」,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及时满足」。它和人工糖、尼古丁、酒精并没有什么区别。

4.

也许你会好奇:如果不是这种对「错误」的否定,我们又如何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事实上,与直觉恰好相反。我们并不是通过否定来判断正确,而是通过肯定来判断正确——只要将两种行为方式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很容易就能够判断出,哪些行为方式是对长期的自己来说更好。并选择这种行为方式。

只不过,讽刺的是,否定以及否定所带来的压力,会让这个系统失效——因为压力所分泌的皮质醇如果大量堆积在前额皮质之中,会直接摧毁我们的比较能力、延迟满足能力、理性分析能力。

而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允许一切如其所是的发生,则恰恰相反。

如同一个人,想要在工作中创造长期的产出,需要的并不是给自己创造压力。反而是减少压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工作的任务产生由内而外的热情。并因为这种热情充满干劲与创造力。

5.

总而言之,允许别人做别人。这并不是彰显善良的品德,而是救赎自己的道路。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允许自己做自己。

并因此开始懂得接纳的真谛,而后习惯关注人生里,我们真正能够控制的部分。

为所当为,活成心之所向。

0 阅读:0
光亮情感

光亮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