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炸锅!当升科技“杀疯了”:三元材料适配半固态电池,2026年Q2就出货,要垄断市场?

锂电圈直接被引爆!当升科技放出重磅消息:升级后的三元材料已适配半固态电池,2026年Q2就要批量出货。要知道半固态电池可

锂电圈直接被引爆!当升科技放出重磅消息:升级后的三元材料已适配半固态电池,2026年Q2就要批量出货。要知道半固态电池可是新能源行业公认的“下一代技术王牌”,消息一出,全网瞬间沸腾。网友疯狂喊话:“当升这是要垄断半固态正极材料市场!”“宁德、比亚迪都得排队求合作,股价翻倍稳了!”更有行业博主断言:“2026年买车必须等半固态,当升这步直接卡死后路,油车彻底没戏了”。

“三元材料能适配半固态?这是要改写行业规则啊!”新能源交流群里吵翻了天。有人翻出数据激动刷屏:“当升三元材料本来就是全球龙头,2025年上半年光三元材料就卖了26.96亿,LG、SK都是长期老客户,连一汽都定了它的高镍9系材料,现在靠半固态材料不得起飞?”;投资者们算着经济账:“全固态电池还远得很,但半固态2026年肯定要放量,当升提前出货材料,这波红利吃定了”;还有人跟风造势:“这技术一落地,电动车续航直接冲1000公里,加油车彻底被淘汰”。

但扒完技术细节和最新行业动态才发现,这些狂热预期大多要浇盆冷水。首先“垄断市场”纯属想多了:当升确实早有布局,不仅搞了百吨级氧化物生产线,硫化物材料都开始按吨卖了,还联合卫蓝开发固态材料、进入丰田供应链,三元材料升级也属实。但国内容百科技靠着超高镍正极技术,已给卫蓝供货Ni≥95%的材料,蜂巢能源等企业也在半固态正极领域深耕多年,LG化学等国际巨头更是虎视眈眈,市场竞争本就激烈,根本不存在“一家独大”的可能。更关键的是,半固态电池产业链涉及电解质、隔膜等多个环节,单靠正极材料根本无法“卡死后路”。

其次“续航秒破1000公里”是明显误解:半固态电池的续航提升是全链条优化的结果,正极材料只是其中一环。当升升级的三元材料,核心是解决半固态体系中的界面阻抗和结构稳定性问题,能让电池能量密度更稳定,但想实现1000公里续航,还需要电解质、负极等协同升级。目前即便是技术领先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也有限,短期内很难达到“秒杀级”效果。

更不切实际的是“2026年买车就能用”:当升2026年Q2是“批量出货材料”,并非电池成品装车。从材料到电池厂制成电芯、再到车企装车验证,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周期。即便像孚能科技这样的企业计划2026年量产第三代半固态电池,也只是行业开始规模化尝试的信号,普通消费者想买到搭载相关电池的车型,最早也得2027年之后。

不过冷静来看,当升这次的升级确实是硬核突破。其升级的三元材料搭配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解决了传统三元材料在半固态体系中容量衰减快、安全性不足的痛点,更能实现-20°C容量保持85%的优异性能,目前已经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在行业内确实处于领先位置。要知道半固态电池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10GWh,2030年更是要飙升到614.1GWh,当升提前实现材料量产,确实抢占了市场先机。

对行业来说,这更是加速技术落地的好事。此前半固态电池一直受制于材料适配性,卡在“实验室到量产”的关口,当升此次批量出货,能倒逼电解质、隔膜等环节加速协同升级。而且其三元材料早已打入国际供应链,这次升级还能带动国内半固态产业链参与全球竞争,长期来看价值显著。

理性来说,当升科技的材料升级是半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一步,但绝非“颠覆行业”的终极突破。它既不会形成垄断,也不能让电动车续航瞬间质变,却实实在在推动了下一代电池技术的落地进程。对投资者而言,不必盲目追高;对消费者来说,也不用急着等“半固态神车”——这种脚踏实地的技术进步,才是新能源产业真正的成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