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央行释放新信号:降准、降息或已在路上? 这两天,咱们央妈,又搞了个大动作。央行

央行释放新信号:降准、降息或已在路上? 这两天,咱们央妈,又搞了个大动作。央行的官网上挂出一条消息,说为了让银行系统里的钱够用,它向市场投放了6000亿元。这笔钱不是白给的,是一种叫做买断式逆回购的操作,期限是6个月。 咱们再看看这个6000亿的规模。这个月正好有5000亿元的同类操作到期。也就是说,到期的5000亿,央行不仅全额续上了,还多给了1000亿。这还没完,就在这个月月初的10月9日,央行已经搞过一次11000亿元的3个月期逆回购,那次也是比到期量多放了3000亿。 这么一算,光是10月份,央行通过这两个操作,就净增了4000亿元的中期资金给市场。这已经是央行连续第五个月这么干了。这种持续、大规模的“加量续作”,可不是什么常规操作。 这就像一个水库,下游眼看着有点旱,管理员不仅不开闸放水,还连续几个月把水位往上抬,这背后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接下来可能会有大的用水需求,必须提前把水备足了。从历史数据看,近期这种万亿级别的操作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比如在今年7月份,央行就进行过一次高达14000亿元的单次操作,创下了历史记录 ,而从2002年到2011年整整十年,逆回购的总金额才6000多亿 。这种对比更能凸显出当前央行操作力度的罕见。 那么,这个“大的用水需求”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层面,是应对眼下的经济状况。根据多位经济学家的分析,比如浙商证券的廖博就判断,现在的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弱修复”阶段。什么叫弱修复?就是说经济虽然在恢复,但劲头不足,走得晃晃悠悠,像个大病初愈的人,还需要下猛药、进补。我们看看2025年的几个主要经济目标:GDP增长5%左右,CPI也就是物价涨幅2%左右,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这些目标可不低,要实现它们,经济的发动机必须得转得快一点。可是从一些预测数据和体感来看,压力不小 。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依然需要大力气来“止跌回稳”。 第二个层面,是为后续可能出台的更重磅的政策铺路。现在市场里几乎所有人都在猜,降准和降息是不是快了。东方金诚的王青和浙商证券的廖博都给出了类似的预测 。王青认为,第四季度央行很可能会来一次“降准”,也就是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降准这个工具,释放出来的钱是长期、没有成本的,比逆回购这种借钱的方式更直接、更给力。廖博甚至给出了具体的预测:到今年第四季度末,可能还有50个基点的降准和1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 第三个层面,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就是放眼全球,看看国际大环境。做任何决策,都不能只埋头看自己家里的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央行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美国那边的动静。巧的是,就在我们央行这边密集操作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联储也没闲着。根据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疯狂加息后,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已经进入了降息通道 。就在这个月,也就是2025年10月底,美联储很可能再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 。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你想想,如果美联储在加息,美元利息高,全球的钱都会往美国跑。这时候中国要是敢降息,那我们和美国的利差就会变得更大,资本外流的压力就会非常大,人民币汇率也可能不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中国的货币政策虽然强调“以我为主” 但也必须考虑外部的制约。但是现在情况反过来了,美联储自己都在降息了,美元的吸引力在下降。这就给了我们央行一个绝佳的“政策窗口期”。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一个更深远的布局。财政部和央行在讨论“央行国债买卖操作” 。这句话听起来很专业,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央行可能要亲自下场买卖国债了。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央行一直在干的“量化宽松”的中国版。过去,央行主要是通过降准、MLF、逆回购这些工具来调节货币,这些都是间接的,是把钱给银行,再让银行给市场。而央行直接买国债,就等于绕过了银行,直接把钱印出来投放到经济体系里,这个工具的力度和威力要大得多。 央行投放的6000亿元,是发生在经济“弱修复”、亟需刺激的关键节点。它通过罕见的“加量续作”方式,强烈表达了维持流动性充裕的决心,这既是为国内稳增长、稳楼市提供弹药,也是在为后续更大力度的降准、降息政策铺路,更是巧妙地利用了美联储降息的国际窗口期,并且还向外界展示了我们政策工具箱里更深层的储备。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它告诉我们,面对当前复杂的内外环境,决策层头脑非常清醒,手里的牌也很多。普通人可能觉得这些金融数字离自己很远,但实际上,它最终会影响到你的房贷利率、你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以及你钱包的厚度。看懂了央妈的这一系列操作,你也就看懂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大方向。

评论列表

云淡风轻
云淡风轻 2
2025-10-18 06:51
看看股市吧
金Dony爱骑车
金Dony爱骑车 1
2025-10-18 12:20
不把有能力还贷款的人减轻负担,经济永远起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