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中方警告,荷兰联合30国打算来硬的:加一块对中国施压才有力 事情闹大了。荷兰带着30国,摆出一副“不服就来”的架势,盯着中国的稀土新规和中企半导体资产动手。 表面上说是国家安全,其实背后那点小九九,谁都能看明白。这场东西方资源与规则的博弈,早已超越单纯的商业争端,变成了各怀心思的大国游戏。 先把话挑明,荷兰这一轮操作,真的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安世半导体这事,最早还是美国点的火。美国把中企拉进实体清单,荷兰顺水推舟,直接冻结相关中国资产,还把中国籍高管踢出局。 6月中美荷刚聊完,9月荷兰就“巧合”出手,明眼人一看就懂这里头的链条有多紧密。 荷兰嘴上说是独立决策,行动节奏却和美国制裁卡得死死的。用媒体的话讲,这操作和美国的步调简直像抄作业,连错别字都一模一样。 中国方面也不是吃素的。外交部发言人当场发话,批评荷兰把“国家安全”这张牌打得太滥,明明是经济竞争,却非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遮羞。 这种做法,既不讲市场规矩,也给全球供应链添堵。荷兰嘴硬归嘴硬,实际上这波操作等于自曝其短,彻底暴露了自己在中美角力里那个“跟班”的角色。 美国出招,荷兰跟着起舞,欧洲在高科技领域的“独立性”看起来越来越像一句口号。 荷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欧盟和G7一拍即合,计划31国联手召开视频会议,齐刷刷对中国施压,要求撤回稀土新规。 丹麦外交大臣话说得挺硬,说欧盟要秀肌肉,展示实力,结果一转头,法德在对华政策上还各唱各调。欧洲兄弟表面团结,私下里“各人自扫门前雪”,想真拧成一股绳,没那么容易。 美国这次也没落下风头,但底气明显不足。对华加税风声一出,美股直接蒸发万亿美元,市场比谁都先怂。最关键的还是稀土卡脖子。全球90%的稀土冶炼产能在中国手里,这可不是啥小买卖。 美国和欧洲这些年说要去中国化,嘴上雷声大,实际进展慢得像蜗牛爬。想在短期内把稀土供应链搬回家门口,基本就是画饼充饥。 31国声势浩大,架不住稀土一断,芯片、汽车、风电全都得掉链子。说白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场联合施压更多是给自家选民看的,真要硬碰硬,西方还真没那么硬气。 中国的稀土新规其实是精细活,不是简单的出口管制,而是全产业链升级。技术专利这块,中国早就积累了家底。无论是稀土萃取剂还是催化工艺,核心技术握在手里。 新规更强调绿色冶炼和全流程监管,目的就是把低附加值那部分淘汰掉,产业往高端走。欧洲大厂像阿斯麦这样的,离了中国稀土,产能直接见底。 新规一出,欧洲企业的小算盘全打乱了,供应链一环断裂,利润立马缩水。 对中国而言,这不是简单的资源输出,而是规则话语权的升级。现在中国不光卖稀土,还要定游戏规则,设立国际标准。规则的制定者,才是真正的行业老大。 西方这波联合施压,其实正好反映出对中国稀土战略的焦虑。嘴上说是维护公平竞争,骨子里还是怕被掐脖子。历史上,谁掌控关键资源,谁就有了底气。 昔日OPEC石油说了算,现在换成了中国稀土。西方想摆脱依赖,短期内真没这个本事。资源、技术、标准三管齐下,中国正从全球制造工厂,变身成全球产业链的“守门人”。 再看全球化这盘棋,谁也离不开谁。西方一味搞“小圈子”,其实是在自断后路。 全球供应链是条大河,哪有一边堵死另一边还能畅通的道理。中国一直主张开放合作,反对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强行把商业问题扯到安全头上,损人不利己。 最后还是得说一句,稀土这场博弈,其实就是全球规则的话语权之争。中国不再是被动防守的那一方,而是在资源、技术、标准三方面主动出击。 荷兰和30国这次组团来硬的,短期内很难撼动中国的稀土优势,反倒让全球产业链更加意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欧盟想与G7沆瀣一气:咱们加一块,对中国施压才有力 2025-10-15 09:23·观察者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