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原以为中国收紧稀土,已经是最后的底牌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前美国高官居然无奈

原以为中国收紧稀土,已经是最后的底牌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前美国高官居然无奈表示:中国还留着后招没出,美国压根无能为力!   这话说的没错,稀土管制只是开胃菜,中国手里能精准戳中美国痛处的招儿多着呢,每一招都打在美国产业链和霸权的要害上,而且全是凭着几十年攒下的产业底气,不是瞎折腾。   最直接的就是比稀土更“偏门”但更关键的稀有金属——镓和锗。这俩东西听着陌生,却是造芯片、雷达、导弹的“命根子”,就像做菜少不得的味精,没有它们,再先进的设备也成了废铁。全世界九成以上的镓都是中国产的,别的地方要么挖不出来,要么提炼不了;锗的供应中国也占了近七成。之前中国刚宣布管制这俩金属,美国市场上的镓价一年就涨了五成多,锗锭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美国想造F-35战机的制导芯片,想搞AI用的高带宽存储器,都离不开这两样,可他们自己连像样的提炼厂都没有,找澳大利亚、格陵兰合作,要么矿太难挖,要么技术跟不上,最后还得偷偷把矿运到中国加工,等于绕了个圈子还是得看中国脸色。   比卡材料更狠的是卡技术,这才是真的断根。以前美国还自我安慰,说“稀土矿我们也有,就是提炼技术不行”,可现在中国直接把技术的门焊死了。新规里明明白白写着,不光稀土开采、提纯的技术不能随便出口,连用了中国技术造的设备、产的产品,要卖到别的地方都得中国批准。这就等于在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源头装了个总开关,美国想从零建自己的产业链?   专家算了笔账,至少得花十几年、几百亿美元,可就算砸钱,关键的萃取工艺、核心设备的图纸都在中国人手里,短期内根本不可能成。2024年中国刚管制几种重稀土,美国企业的库存就只够撑一两个月,现在连技术都卡上了,他们能不急吗?   美国在贸易上找茬,中国也有实打实的回应。之前美国搞小动作,对中国船舶进港收额外的港口费,想打压中国造船业。结果中国第二天就宣布,对美国建造、运营的船舶收特别港务费,还特意选了和美国一样的生效日期,收费标准也按吨位来,每净吨400元,既回应了他们的刁难,又没乱加码,显得特别有分寸。   这招看着简单,却直接戳中了美国航运业的痛处——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全球第一,美国的农产品、工业品要运到亚洲,绕不开中国港口,增加的成本最后还得美国企业自己扛,等于给他们的关税游戏来了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更精准的是针对美国军事关联领域的反制。美国不是老想在无人机技术上打压中国吗?中国直接把十多家涉及反无人机技术的美国公司拉进了“不可靠实体清单”。进了这个清单可不是贴个标签那么简单,这些公司以后和中国做生意,不管是卖设备还是搞合作,都得经过严格审查,稍微涉及国家安全就不批。   要知道,这些美国公司很多依赖中国的零部件供应,一旦被限制,生产线都可能停摆,这比单纯加关税管用多了,直接在军事技术领域划了道红线。   最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的反制不是瞎打,而是有自己的产业底气撑着。就说半导体领域,美国天天喊着要卡中国脖子,可中国反手限制镓、锗这些关键材料出口,美国芯片行业一年就得损失三十多亿美元。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自己的集成电路出口还在涨,前11个月就突破了一万亿元,中低端芯片早就能自己造了,高端的也在慢慢赶上来。美国想靠“实体清单”围堵中国半导体企业,结果发现被列入清单的中国公司反而加速搞国产替代,以前依赖美国的设备、材料,现在都换成了国产的,反而把产业链练得更结实了。   美国也试过各种办法摆脱依赖,比如疯狂囤货,2024年下半年抢的锑矿比上半年翻了一倍,可库存总有用完的时候;找盟友帮忙,澳大利亚的矿挖出来还得运到中国加工;甚至想搞深海采矿,结果被盟友骂破坏生态,成本高得吓人,至少十年才能见效。这些招儿折腾下来全翻车了,才让前美国高官说出“无能为力”的话。   其实这些后招不是突然想出来的,是中国几十年在资源开发、技术积累、产业升级上攒下的家底。以前美国把污染大、利润低的提炼产业丢给中国,现在想捡回来却发现根本跟不上;以前他们仗着技术优势随便打压别人,现在遇到了能在全产业链上跟他们掰手腕的对手。   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为了搞霸权,而是别人打过来了,总得有能力还手,这些所谓的“后招”,本质上都是守护自己产业安全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