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冯珊)10月15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地龙介绍,“十四五”期间,市药监局聚焦药械研发创新,全力打造渝药创新生态,加速推动企业研究成果转化为惠及群众的最新产品。
10月15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三场)举行,本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效。图为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地龙回答记者提问。第1眼TV-华龙网记者石涛摄
发起建设“渝药创新生态链”,持续催生和转化药品创新。打通“政策引导、项目支持、技术转化、临床使用”链接通道,整合分散在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重点高校中的创新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搭建了一个“超级资源池”,然后联动157家单位精准帮扶174个药品研发项目,36个产品已申报上市。同时,与区县共建5个药品创新服务中心,配备45个“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陪跑式全程指导,全力打造创新药械从实验室到获批上市的“快车道”。
推动检查员一体化调派改革,构建统一高效的药品检查体系。打破按区域、按部门划分的固定检查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检查员库,整合产品上市前、上市后检查任务,根据不同检查类型、任务级别等需要,通过信息化调度平台,派单给检查员,最终实现“综合查一次”。今年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超15%,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许可等审批时限总体压缩50%,不仅压减了许可类检查的排队等待时间,也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
向上争取改革试点,为企业提供“先行一步”的制度环境。获批在渝成立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西南分中心,企业在“家门口”就可获得国家级审评检查前置服务,实现从“独自摸索、事后补救”的费钱模式,向“产品设计即合规”的高效模式转化。获批优化药品补充申请改革试点,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缩短为60个工作日,已经有11家企业24个品种获得这种“加速服务”。对企业来讲,每快1天都意味着投资回收期、抢占市场窗口期提前1天。获批生物制品、化学药品首次进口备案职能,企业可“一站式”完成进口新药的备案和通关,在渝首次进口药品品种达到112个,患者能更便捷获得全球最新药品。
陈地龙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制造企业增加168家、增长36%,带动增加经营主体2万余家、增长62%,新获批上市医疗器械产品4710个、年均增长率15%,新获批上市药品299个、年均增长率达到82%,创新药实现“零”的突破,多个创新药将陆续获批,全市生物医药创新势头持续向好、创新生态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