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返”了!就拿液化石油气来说,之前关税战升级时,7艘运往中国的美国货轮直接掉头去了东南亚。现在关税暂停了,按说该恢复了吧?结果大部分中国塑料厂宁愿买加拿大和中东的货,也不想再碰美国丙烷了。 七艘满载液化丙烷的美国货轮在海上掉头的画面还没走远,关税暂停的消息又让美国能源商燃起期待。可等到港口真正恢复通航,他们才发现,曾经抢着下订单的中国塑料厂,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别处。 这种转变不是一时兴起。2024 年 4 月美国关税升级时,那些原本驶向华东港口的货轮紧急改道,三艘去了印度,两艘转向越南,剩下的在新加坡锚地等待新买家。 当时不少美国企业觉得只是暂时波动,毕竟中国曾是美国丙烷的重要市场,2024 年全年进口量还接近 1800 万吨,占总进口的 59%。 可关税暂停后,海关数据显示,美国丙烷对华出口占比不升反降,中东货源占比反倒从 37.3% 一路往上走。 中国塑料厂的选择里藏着实实在在的账本。之前关税叠加时,美国丙烷到岸成本涨了不少,而中东供应商主动报价,就算后来期货价格涨了一倍,中国石化下属企业还是愿意追加采购。 更关键的是供应稳定性,华东地区用美国货源的工厂,开工率跌到 42%,而华南用中东货的工厂开工率能维持在 70% 以上。对做实业的来说,稳定的供应链比一时的价格波动更重要。 这背后是中国早就铺好的能源布局。不只是丙烷,液化天然气的变化更明显,2024 年中国连续 60 天没从美国进口 LNG,创了五年最长纪录,转而从澳大利亚进口 2619 万吨,卡塔尔 1840 万吨。 国内产能也在跟上,2025 年前两个月天然气产量就有 433 亿立方米,同比涨了 3.7%,四川的页岩气田一年能产气超 100 亿立方米。手里的选项多了,自然不用在一棵树上吊死。 美国能源商其实早该察觉信号。之前美国叫停乙烷出口、拦截货船时,就该想到中国买家会未雨绸缪。 现在中国不仅有加拿大、中东的替代货源,自身产业还在升级,三年内新增的乙烯、丙烯装置产能占了全球的 25%,反倒成了塑料出口大户。这么大的市场,自然有底气选择更靠谱的合作伙伴。 说到底,贸易合作拼的从来不是谁的筹码多,而是谁更讲信用、更稳定。中国市场开门迎客,但也绝不会在供应链上受制于人。从能源进口多元化到国内产能提升,每一步都是为了筑牢发展的根基。 那些还在等中国买家回头的美国企业,或许该好好想想:到底是关税挡住了订单,还是不稳定的合作预期让客户失了信心? 大家觉得,未来美国能源产品要想重新走进中国市场,还需要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