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若要度过供暖季,需投入30亿美元用于天然气采购! 10月7日,泽连斯基的公开表态撕开了残酷现实:俄军仍在持续摧毁本国的天然气开采设施,这意味着,乌克兰民众不得不吞下天然气涨价的苦果。 而整个国家要熬过供暖季,得先拿出30亿美元的天价采购款。这笔30亿美元的巨款,对如今的乌克兰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早有披露,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的供暖季里,俄军的密集打击已让乌天然气产量暴跌近50%。 自家产能不能满足需求,只能转身买气”,可战争推高了能源价格,每立方米天然气都成了“吞金兽”。更要命的是,这30亿美元还只是起点,随着设施损毁越来越严重,未来每年的采购成本只会水涨船高,像一座不断加码的大山,压得这个国家喘不过气。 乌克兰央行早已看透局势,正悄悄引导民众接受现实——天然气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可普通民众哪里扛得住?基辅超市里,一盒鸡蛋较去年底涨了20%,曾经12格里夫纳的黑麦面包如今卖到22格里夫纳,葵花籽油价格更是较冲突前翻了一倍还多。 有民众无奈吐槽,工资只涨了500格里夫纳,物价涨幅却远超收入增长,连基本的三餐都快成了负担。天然气涨价一旦落地,水电费、取暖费必然跟着飙升,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预算,只会被撕开更大的口子。 能源危机还在向全国蔓延,铁路基础设施的损毁成了另一个致命打击。铁轨被炸、车站被毁,国内物流彻底陷入半瘫痪状态,运输工具的缺口越来越大。燃料运不进偏远地区,多个城市出现加油长龙,加油站前“无油可加”的牌子刺痛人心。 商品运输受阻更让物价雪上加霜,从肉类、牛奶到蔬菜,几乎所有生活用品都在涨价,预计冬季前还会再涨10%-15%。乌克兰国家银行的数据显示,2025年2月CPI指数已飙升至13.4%,生产者价格通胀更是高达37%,这种“物价飞涨、收入缩水”的日子,正把民众推向绝望边缘。 工业领域早已一片哀嚎。唯一能生产焦煤的波克罗夫斯克煤矿因战线逼近被迫停产,冶金行业马上要面临焦炭短缺的危机。铁矿石企业也在生死线挣扎,以波尔塔瓦矿业联合企业为例,每吨球团矿的开采、运输、海运等成本加起来,几乎与售价持平,稍有价格波动就会陷入亏损。 电力和天然气价格上涨65%,让无数企业不堪重负,连大型油脂加工厂都因原料短缺和成本高企纷纷停产,曾经支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今一个个倒下。乌克兰国家银行的报告隐晦地承认了绝境:2024年GDP已接近潜在水平,未来产能增长基本为零。 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已被耗尽。2022至2024年,乌克兰GDP较战前下降了22%,2025年前两个月增速仅1.1%,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乌克兰经济仅能增长2-3%,2026年甚至会下滑0.8%,经济衰退与高通胀并存的“滞胀”困境,正死死缠住这个国家。 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指向那个残酷的事实:乌克兰早已失去自我造血能力,100%依赖西方贷款生存。就像陷入昏迷的病人,离开生命维持设备便无法存活,西方的每一笔贷款都是“续命钱”。 可这些援助资金大多流向了战场,真正用于民生和经济复苏的少之又少。即便能拿到欧洲复兴开发银行2.7亿欧元、挪威政府1.4亿欧元的能源援助,相较于30亿美元的过冬费,也只是杯水车薪。 更让人担忧的是,西方的援助并非无限,一旦援助缩水或中断,乌克兰的财政马上会陷入崩溃。有人问,这个冬天熬过去不就好了?可现实是,未来每一个冬天都会更艰难。 能源设施的损毁是不可逆的,修复需要时间和金钱,而战争还在持续,新的破坏每天都在发生。物流体系的重建遥遥无期,工业复苏看不到希望,通胀不断侵蚀经济根基,再加上劳动力流失、领土丧失等问题,乌克兰的困境早已积重难返。 专家预测,若情况得不到改善,2025年底乌克兰可能面临大规模社会危机,新一轮移民潮和国内不满情绪还会进一步撕裂这个国家。泽连斯基还在呼吁国际社会援助,可30亿美元的过冬费只是眼前的难题。 这个冬天,乌克兰民众要对抗的不仅是严寒,还有物价飞涨的压力、燃料短缺的窘迫,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当一个国家的生存完全依赖外部“输血”,当民众的温暖要靠天价购气来维系,这样的冬天,注定漫长而绝望。 寒冬已至,乌克兰的春天又在哪里?答案或许不在30亿美元的天然气采购款里,而在对和平的渴望与经济自主的重建中。可在当下的局势里,这份渴望,似乎比冬日的阳光还要遥远。
乌克兰若要度过供暖季,需投入30亿美元用于天然气采购! 10月7日,泽连斯基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08 00:27: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