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8岁的郜艳敏被人以2600元卖给了山村的刘老汉,付钱时,人贩子突然

陈砚之 2025-10-07 21:48:02

1994年,18岁的郜艳敏被人以2600元卖给了山村的刘老汉,付钱时,人贩子突然涨价100元,刘老汉打算放弃。谁知,郜艳敏却急忙掏出50元,恳求刘老汉将她买走。 郜艳敏出生在河南省襄城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里经济条件差,父母靠种地养活几个孩子。她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毕业就没法继续读书了,因为要帮家里干活,还得照顾弟弟们。1994年她18岁,看到父母每天在地里累弯腰,就想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她收拾了点行李,带上少量零钱,打算去河北找工作。那时候农村姑娘外出务工挺常见,她也觉得这是条出路,能让家里日子好过点。 她从村里走到县城汽车站,买票坐上火车去河北。火车上人多拥挤,她找地方坐下,看着窗外景色变化。到了石家庄火车站,她下车打算转车休息会儿。站台上人来人往,她等车时,两名妇女过来搭话,说有毛线厂招工的机会。她跟着她们走,结果一步步落入陷阱。妇女们把她带出站台,上车后车子开向郊区,路越来越偏。 车停在荒野处,她被交给几名男子,他们绑住她手腕,换车继续往山区开。几个小时后,车到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那地方被大山围着,路泥泞难走。村里没通公路,她被推进一间土屋关着。交易那天,人贩子带她去刘老汉院子。刘老汉五十多岁,穿着旧衣服,站在那儿看她。人贩子要2600元,刘老汉数钱递过去。 人贩子忽然说加100元,刘老汉觉得贵,收钱要走。她从鞋底拿出藏的50元,塞给刘老汉,说出请求。刘老汉接钱,补上剩下,交易定下。她就这样留在了村里。价格最后成了2700元,这在当时农村算笔不小数目。人贩子为了挣钱,把人当货物转手卖,手段低劣。刘老汉出钱买人,也没啥光彩可言。 留村后,她成了刘老汉的儿媳,嫁给比她大6岁的儿子,那人是个羊倌。村里房子破旧,没电没水,她每天得挑水做饭,下地干活,照顾一家子。生活比家里还苦,她几次走到村口想逃,但山路茫茫,又折返回来。村里有其他被拐妇女,拐卖的事当地习以为常,但不合法。 她被拐过程中遭转卖和强暴,多次自杀和逃跑都没成功。一次逃跑被追回,遭受家暴。日子一天天过,她慢慢适应环境。2000年,村小学校长找她,说学校缺老师,她初中文化在村里算高,就同意代课。教室简陋,桌椅不稳,课本缺,她从县城借书自学,教孩子识字算数。 她还组织孩子捡垃圾种树,教点环保知识。学生喜欢她,家长态度变好,有些孩子成绩上去了。2005年,一摄影师路过,拍她田边上课照片,上传网引起关注。2006年,她评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故事传开。出席颁奖时,她穿红毛衣在台上。 2007年,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根据她经历拍成,上映后更多人知道她。但电影有争议,有些地方没讲全拐卖的苦。她的公公后来被抓,因为买媳妇的事。她想平静生活,但舆论让她不安。村里人说拐卖合理不合法,这观点扭曲。 她教书那些年,给村孩子带来希望,家长开始重视读书。她没大本事,但靠坚持改变了点东西。人贩子和买家做的事让她吃苦,但她没被打垮。她的经历告诉人,苦日子也有出路。她用韧劲把坏事变出点好。

0 阅读:1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