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国政府停摆没过几天,特朗普对华态度变了?美国两党还在为预算吵个没完,特朗普却突然把注意力从国内争斗转向了中国。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帖,说美国大豆农民日子艰难,因为中国买得少了,还声称一个月后要和中国领导人见面,聊聊大豆采购,甚至暗示明年可能访华。这口气,和他过去动不动就放狠话的态度,明显不一样。 其实美国农民早就看出问题在哪,中国几乎停买美国大豆,让中西部的仓库都快堆不下货了,原先这些地区农民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如今损失惨重,自然开始抱怨。 这要是拖下去,不光农民收入见底,特朗普的支持率也得跌,所以这次他没有继续硬顶,而是放出“愿意坐下来谈”的信号。 这也反映出个现象:中国的外交手法变了,过去多是被动反应,现在却明显更主动。美国媒体注意到,中国不再急着解释或防守,而是在有节奏地推动议题。 《外交事务》杂志还写道,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更稳更靠谱,而美国因为政策反复,让其他国家摸不着头脑。 正因为这种反差,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倾向跟中国打交道。停摆中的美国,一边是混乱不定,一边是让盟友担心的政策摇摆。 对比之下,中国的节奏平稳有序,合作项目一个接一个,欧美的一些政府和企业都在重新评估,要把重心放哪边。 大豆只是冰山一角,美国的贸易政策让自己陷入被动,中国则顺势调整进口方向,拉上巴西、阿根廷等国,把市场重新分配。 美国农民眼睁睁看着出口锐减,农村经济受伤最深,特朗普当然不想看着“票仓”挨饿,这才急着出面修补。 美媒认为,这次特朗普心态的转变,既是国内经济压力,也是意识到老套路失灵。中国没再急着回应,而是选择等他先伸手,这一冷一热,反而让局势更有“谈判气氛”。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看在眼里,美国政府关门、上下争吵,中国却照常推进合作项目。 这种对比太明显:一方疲态尽露,另一方稳步前行。欧洲和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觉得,中国的承诺更可信。 如果接下来的会面真能取得成果,中美关系或许能重新回到谈桌上。但即便如此,这场大豆风波已经让世界看清一个现实:中美角色在微妙地互换。 一个陷在内部纷争里,一个在外部博弈中更显自信,谁能赢得更多信任,答案似乎已经在空气里了。 【信息来源:美国政府停摆危机升级:特朗普铁腕裁员在即,两党对峙何时休?——新浪财经2025-10-06 】
中国决定不再使用美国港口,并向特朗普政府开出罚单,最高税率提升78%,既然特朗普
【1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