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填海这个办法好,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台湾问题!十万辆渣土车昼夜交替、加上几万台挖掘机,顶多3个月半年时间就可以通车,完全实现两岸统一!也有人建议:黄河改道入海,利用黄河大量的泥沙自然填平,省钱省力省事! 这样的想法一冒出来,瞬间点燃了网络热情。毕竟台湾海峡确实是横在两岸之间最大的天然屏障:从北到南差不多一百三十公里宽,平均水深六七十米,局部甚至超过百米,还常年被洋流和台风搅动。 要在这样的环境里铺出一条“陆路”,听上去气势很足,但冷静想想,挑战大的让人咋舌。 最常见的构思有两个:一类是靠重型机械往海里不断倒土石,硬生生造出宽五公里的陆带,不仅走高速没问题,连城镇都能开发。 另一类则是让黄河改道,靠泥沙淤积填平海峡。纸面上思路挺直接,但一旦算细账,麻烦就冒头了。 就拿机械填海来说,面积得有六七百平方公里,需求几十亿立方方量的填料,天文数字一般,别说三五个月,几十年也未必撑得住。 而黄河改道更离谱,几千公里的水系要重塑,生态破坏不可逆,光是对三角洲湿地的打击就不可承受。 再退一步看,即便真搬来这么多土石,能否稳得住还是问题。每年夏秋的台风和洋流能在几天时间就把松散堆体冲散。 如果屏障不稳,辛苦全打水漂。此外,台湾海峡还是重要国际航道,堵住航路、改了水文格局,势必让周边港口和航运业遭遇大冲击。 钱的压力更别提了,按照现有造岛、筑堤的花费推算,这工程少说也得上百万亿,几乎顶得上一年的全国教育和医疗投入。 人力、能源、器械又是个无底洞,就算真有钱,也很难有人能组织、协调得过来,说到底,这不是砸钱能解决的活,而是牵扯环境、地质、航运全方位死结。 有些人拿港珠澳大桥、南海填岛举例,觉得海上工程已经不是新鲜事。但要注意,那些施工水深往往二十米左右,环境可控。 而台湾海峡平均深度三倍以上,规模远不是同一量级,拿来类比并不合适。 即便真在物理上修成一条通路,就能自然解决两岸隔阂吗?答案显然不是这样。 几十年的分治让制度、社会氛围和心理认知都出现了差距。道路能拉近地理,却拉不齐心态,靠工程来解开政治和人心的复杂结,却是缘木求鱼。 换句话说,真正的“通道”不是推土机铺出来的,而是通过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和频繁互动一点点搭建。 填海的愿景当然够壮观,但真正有分量的突破,是耐心和智慧的积累,而不是把几百亿吨沙石倒进海里。 从这角度回看,“填海连台”更像是一种豪气的自我幻想,体现出对国家实力的骄傲和自信。 但一旦冷静下来,很容易看清:难度远大于收益,代价比想象中惨烈。最需要跨过去的,不是那一百多公里的水,而是两岸之间的心结。
[微风]填海这个办法好,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台湾问题!十万辆渣土车昼夜交替、加上几万
芸霄记史
2025-10-07 11:49:08
0
阅读:14
无法理解
这种想法,就当是娱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