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回不去了! 很多人以为关税暂停,生意就能恢复。错了!真相是,被特朗普时代的“极限施压”搞怕了,中国企业已经不再相信美国的任何承诺。与其等你下次翻脸,不如现在就主动“脱钩”,把供应链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这场信任的崩塌,以美国的液化石油气 贸易为镜,照得最清楚。2018年特朗普政府掀起贸易战,刚把液化天然气列入25%关税清单,中国反手就将其纳入反制目录。那会儿美国还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毕竟中国正在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液化天然气需求正旺,当年上半年进口量同比还涨了17%。可关税一落地,中国企业立马踩了刹车——7月美国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量从5月的40万吨直接跌到13万吨,半年内近乎腰斩。 谁愿意放着稳定的生意不做?实在是被反复无常的政策折腾怕了。2019年美方刚松口谈贸易,转头又把液化天然气加征10%关税,生效时间卡得精准,跟中方反制公告几乎同步。中石油的采购经理早看透了门道:“签长单要锁价5年,可美国政策连5个月都稳不住,万一哪天再加税,亏的钱谁补?”当年前4个月,美国对华石油气出口直接暴跌87%,占中国进口的比例从6%掉到不足1%,基本退出了主流市场。 中国企业没坐等,而是用脚投票找替代。卡塔尔和澳大利亚原本就占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的三分之二,这下更成了主力,俄罗斯也趁机补位——亚马尔项目投产后,每年给中国供300万吨液化天然气,2018年夏天三艘油轮接连抵港,每艘都载着17万吨货。到2025年,美国液化天然气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连4%都不到,伍德麦肯锡分析师直言,长期协议根本签不下来,中国企业宁愿找小供应商,也不愿碰美国这个“政策雷区”。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把“鸡蛋”分到了不同篮子里。不只是换供应商,国内企业还在产业链上使劲——海南炼化把海气掺进燃料里,既降了成本,又减少了对进口丙烷的依赖,一天能省17万;广西搞瓶装气全流程溯源,从充装到配送都可控,根本不怕外部供应波动。这些操作不是跟美国“硬脱钩”,而是给供应链上了“安全锁”,毕竟2025年中方反制时明确说了,加税是被迫反击,真不想折腾全球产业链。 美国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了。本来国际能源署预测,美国2024年能成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中国会是最大进口国,俩本该是黄金搭档。可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把信任砸得粉碎,中国市场被俄罗斯、卡塔尔分走,美国只能把液化天然气卖给乌克兰这类新客户,量少还赚不到钱。商务部早点破了:不是中国不要美国的货,是美方的限制逼我们找别人。 现在再谈“恢复生意”,早不是关税的事了。企业最怕的不是成本高,是没预期。美国一会儿拿芬太尼问题“甩锅”加税,一会儿又暂停关税搞缓和,政策像过山车一样。中国企业吃过亏,自然会建“防火墙”——要么签短期合同,要么扎根本土供应链,谁还敢把命脉交到反复无常的人手里? 这场贸易的“回不去”,本质是信任的“覆水难收”。美国要是真想买能源、做买卖,得先学会守规矩,别动辄就拿关税当武器。否则就算关税全取消,失去的信任也捡不回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美贸易,回不去了!很多人以为关税暂停,生意就能恢复。错了!真相是,被特朗普时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6 14:36:21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