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女儿32了,与男友准备结婚了。男方独子,家有两套120平房产,父母名字,由他们任选一套做婚房。 但女方提出另买一套140平的新房做婚房,同事说她女儿不听话,这不是刁难吗?劝说女儿别把婚事搅黄了! 这婚事就一直拖着没办,同事有点担心,但女儿坚持,她也没办法。 同事上周找我喝咖啡,话没说两句就叹起气,说以前女儿多乖啊,买衣服都要问她意见,怎么一到结婚就“拧”得劝不动。我追问两句才知道,女儿不是突然任性,是去年闺蜜的事给她敲了警钟——闺蜜嫁的也是有房家庭,婚房是公婆名下的老房子,婚后闺蜜想换个衣柜,公婆说“房子是我们的,别动格局”,吵到最后老公还帮着父母,闺蜜委屈得躲回娘家哭了三天。“她不是要多大多好的房子,是怕以后住进去,连换盏灯都要看别人脸色。”同事学着女儿的话,语气里少了点不满,多了些无奈。 再说男方那边,也不是不愿意,是真有点犯难。男方妈妈私下找同事聊过,说两套120平的房子都是全款买的,一套在地铁口,一套离男方父母近,装修下就能住,再买140平的新房,就算首付能凑,小两口每月要还8000多贷款,怕他们压力太大。男方自己也夹在中间,偷偷跟同事女儿说“要不我们先住老房子,等攒两年钱再换?”结果女儿反问他“那要是两年后你爸妈不同意呢?”一句话把人问哑了——谁也不敢打包票,日子长了会不会有新的变数。 其实同事心里也清楚,女儿不是“刁难”,是这代年轻人对“家”的理解不一样了。同事结婚那时候,男方有个单间就不错了,房子写谁名字、多大面积根本没心思挑,一门心思就想把日子过起来。可现在不一样了,女儿和男友都是外企中层,每月加起来收入快3万,不是付不起贷款,就是想要个“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同事偷偷算过账,要是双方父母各帮衬20万首付,小两口公积金就能覆盖大部分贷款,压力真没那么大,可她就是怕“开口提钱伤了和气”,更怕男方觉得女儿“物质”。 前几天同事试着跟女儿坐下来好好聊,女儿拿出手机给她看自己存的装修图,说“妈,我不是要跟他家比,是想以后我和他吵架了,不用想着‘这是别人的房子,我没资格生气’;以后有了孩子,能有个房间放玩具,不用挤在客厅。”同事看着女儿眼里的光,突然就有点心疼——原来女儿坚持的不是房子大小,是一份踏实的归属感。现在同事也不催着女儿妥协了,反而开始帮着打听楼盘,还打算找男方父母再聊聊,看看能不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婚事拖着没办,未必是坏事。比起仓促结婚后因为房子闹矛盾,现在把顾虑摆开、把需求说清,反而能让两个年轻人更清楚彼此想要什么,也能让双方父母明白,年轻人要的不是“刁难”,是对未来小家庭的尊重。毕竟结婚过日子,房子是根基,可互相理解才是能让日子过下去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同事女儿32了,与男友准备结婚了。男方独子,家有两套120平房产,父母名字,由他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6 14:36:20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