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可以夺取天下,全要依靠明朝引进了红夷大炮,没有明朝引进西洋大炮,八旗军几万人

回忆只剩悲凉 2025-10-05 15:18:26

清朝可以夺取天下,全要依靠明朝引进了红夷大炮,没有明朝引进西洋大炮,八旗军几万人死绝了,也打不下来内地十八省!明朝早期火器领先世界,但到15世纪以后,明朝火器就开始远落后于西方。 明朝刚建国那会儿,火器技术在全球确实拔尖。中国人发明火药后,宋元时期就搞出火枪火炮,早于欧洲好几百年。到了明初,永乐皇帝时,神机营已经是专业火器部队,装备鸟铳、将军炮这些家伙事儿。戚继光抗倭用过的狼筅加火铳组合,在东南沿海打得倭寇哭爹喊娘。明军火器不光数量多,质量也行,射程准头都够用,对付蒙古骑兵或东南海盗,基本占上风。那时候欧洲还在中世纪尾巴上挣扎,火炮多是笨重短管,精度差劲,明朝的火药配方和铸造工艺反倒领先一截。简单说,明前期火器是东亚霸主,周边国家学都学不全。 可好景不长,15世纪一过,明朝火器就开始掉队了。为什么?明朝这时候国力稳了,内耗多,外贸闭塞,技术创新慢下来。火炮设计停在老一套,炮管薄易炸,射速慢,士兵训练也跟不上。反观西方,文艺复兴后科学爆炸,哥伦布航海开新路,西班牙葡萄牙搞大航海,荷兰英国建东印度公司,火器成了殖民利器。欧洲从15世纪末发明加农炮,长管厚壁,膛压高,射程翻倍。16世纪,火绳枪普及,步兵方阵配火炮,野战攻城都猛。明朝呢?到正德嘉靖时,火器虽有改进,但跟欧洲比,铸造工艺落后,火药纯度低,整体效能差一截。戚继光引进佛郎机炮时,已经是16世纪中叶,西方早超车了。明朝火器从领先变平庸,根子在制度僵化,工匠地位低,军阀割据不重研发。结果,17世纪初,后金崛起,明军靠老式火器勉强守关外,可一碰硬仗就露怯。 这时候,明朝急眼了,开始从澳门葡萄牙人手里买西洋炮。万历后期,第一批红夷大炮进来,大概1620年大规模输入。过程挺曲折,明廷派人去广东沿海,从沉船打捞英国东印度公司“独角兽号”的22门舰炮,也从荷兰舰队残骸捡荷兰炮。葡萄牙澳门卜加劳铸炮厂成了主力供应商,明朝官员监工,付五百两白银年租,逼他们代工。红夷炮原型是欧洲1600年前后舰用长炮,管长三米,口径100到130毫米,重一吨多,管壁厚,炮耳能调角度,准星照门算弹道,射程二十里开外,一发能砸烂城墙三里地。明朝工匠学着仿制,搞出铜铁复合版,轻省耐用。最早用在天启六年1626年宁远之战,袁崇焕守城,红夷炮轰得后金八旗血肉横飞,努尔哈赤大军首次大败,他自己可能被炮片伤到,半年后就死了。这炮不光威力大,设计科学,炮管从口到尾渐粗,适应火药燃烧膛压变化,不易炸膛。明朝引进它,本是为守辽东,可没想到,反倒帮了清军大忙。 清军起初火器弱爆了。努尔哈赤建后金,靠八旗骑兵弓箭,攻城全爬云梯,伤亡高得吓人。萨尔浒之战1619年大胜明联军,纯靠机动战术,火器没啥戏份。宁远宁锦两次败仗,红夷炮让清军见识火力差距,皇太极继位后,天聪年间就开始琢磨。1630年围攻时缴获一门,押匠人刘汉回沈阳仿制。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第一批“天佑助威大将军”出炉,40门起步,用失蜡法铸,退火淬火处理,工艺比明朝先进。清朝避“夷”讳,改叫红衣大炮。皇太极聪明,设“重军”营,汉降将佟养性曹振彥管炮兵训练,融入八旗体系。从此,清军战术变了样,早年围城打援,耗明军粮草;后期直接炮轰,省时省力。 红夷炮真成了明清战争分水岭。努尔哈赤时代,清军攻锦州大凌河,靠人力堆尸填壕,死伤上万。皇太极后期,火力反超。1639年松锦之战,清军60门红衣炮轰塔山杏山,铁球如雨,明军13万主力洪承畴祖大寿被围歼,辽西防线崩盘。这仗清军火力压倒明,炮弹砸碎战车,明兵阵脚大乱,四散逃命。没了关外屏障,清军直逼山海关。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明亡,清军多尔衮入关,一片石之战用炮兵加骑兵,砸溃大顺军,李自成潼关败逃,次年阵亡。北京城外炮响,城门塌陷,清军占首都。南下扬州1645年,红夷炮围攻十日,史可法死守失败,城破后屠杀惨烈。南京弘光政权一触即溃,清军渡江炮轰,江南明臣多降。桂林1650年,李定国反扑逼死孔有德,但清后续用炮收复。直到1683年郑成功余部灭,清军凭这火器,12万兵征服十八省,大顺大西南明全崩。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回忆只剩悲凉

回忆只剩悲凉

回忆只剩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