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开始大点兵了,俄罗斯开始在库页岛,千岛群岛征招“野人女真”当兵开赴俄乌前线。1个月工资22万卢布,表现优异,一个月工资40万卢布! 俄罗斯在库页岛、千岛群岛征招“野人女真”赴俄乌前线,说白了就是战场需求和现实利益拧成的必然结果,这些看似偏远的原住民,成了俄军兵力补充的重要力量。 首先得说清楚,现在说的“野人女真”,其实就是生活在这些岛屿上的尼夫赫人、赫哲人这些原住民,他们往上数就是明朝东海女真的分支,世世代代在库页岛北部靠打猎捕鱼过日子,现在整个族群也就四千到五千人,在岛上占比不到百分之一,早就被后来的俄罗斯移民挤到了资源最少的地方。 莫斯科这会儿大点兵,根本原因是俄乌冲突打了四年多,前线耗人太厉害。俄军在乌东已经部署了70多万兵力,比去年多了10万,每天都有伤亡,光靠春秋两季的常规征兵根本不够用。 2025年秋季刚征召了13.5万新兵,但这些义务兵只守本土防线,真正能上前线的得靠合同兵,上半年就签了21万合同兵,完成了年度目标的三分之二,可见前线有多缺人。 库页岛、千岛群岛这些偏远地方,原住民生活本就不富裕,俄罗斯人占了南边的好地,他们只能在北边勉强维持生计,高工资自然成了最实在的吸引力。 22万卢布的月薪,实际是俄罗斯全国平均工资的三倍还多,要是表现好拿40万,差不多能顶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 要知道在这些偏远地区,1450万卢布的阵亡抚恤金就能彻底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更别说按月拿的高薪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都算过,边疆地区的年轻人当兵一年,就算牺牲,家属拿到的补偿加福利也能实现阶层跃升,这种诱惑没人能轻易拒绝。 当地早就有这样的例子,去年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尼夫赫青年伊万诺夫,家里靠捕鱼一年才挣8万卢布,签了兵役合同后第一个月就寄回22万,现在已经因为表现好涨到了35万,他弟弟今年也跟着报了名。 这些原住民能被征招,还因为他们适应力强,从小在恶劣环境里长大,耐寒又能吃苦,正好符合前线作战需求。 俄军早就摸透了这个门道,之前图瓦、布里亚特这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就成了征兵重点,现在轮到库页岛、千岛群岛的原住民也不奇怪。 而且俄罗斯政府不光给工资,地方政府还额外发140万卢布的签约奖金,私营企业也给新兵补贴装备,等于多重福利叠加,对生活拮据的原住民来说,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招大城市的青年?其实莫斯科的年轻人早就怕了,21岁的小伙子都说“每天都有士兵死在战场上,没人想去打仗”,还想尽办法逃避兵役,警方都得上门搜查。 反观这些岛屿上的原住民,一来没那么多逃避的门路,二来实在需要这份收入,毕竟在当地找份稳定工作都难,更别说拿这么高的工资了。 俄军也正好利用这一点,把征兵点直接设到了原住民聚居的村落,还派会说当地语言的军官去宣讲,讲清楚工资、奖金和抚恤金的发放政策,签字当天就能预支一部分工资,这让不少人当场就签了合同。 再说这工资标准也不是随便定的,俄军合同兵的月薪起点本来就有21万,击毁一辆西方坦克的奖金够买辆新车,40万的高薪就是给表现突出者的奖励,完全在合理范围里。 而且俄罗斯财政撑得住这份开支,2025年上半年军费花了2万亿卢布,油气收入还有10.9万亿,财政赤字才占GDP的0.5%,发工资的钱根本不愁。 反观乌克兰,抚恤金都发不出来,只能把阵亡士兵算“失踪”,自然没人愿意当兵,连亚速营的人都说“现在没人愿意加入乌军,宁愿游河逃跑淹死”,这更显得俄军的薪资政策有吸引力。 这些征招的原住民士兵,经过三个月的基础训练就会开赴前线,主要编入“风暴Z”这类承担进攻任务的合同兵部队。他们比新兵有韧性,又比老兵好管理,成了前线的“香饽饽”。 有消息说,去年冬天从库页岛征招的120名尼夫赫士兵,在顿涅茨克作战时因为熟悉寒冷环境,坚守阵地28天没退,最后全连都拿到了30万的额外奖金,其中8个人还升了班长,这消息传回岛上后,报名的人更多了。 现在俄军的思路很明确,用高薪把偏远地区的劳动力变成战斗力,既解决了兵源问题,又带动了边疆经济。 对莫斯科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既补了前线的兵,又稳了边疆的民心,所以征招“野人女真”的动作只会越来越大,毕竟22万到40万的工资,换回来的是能打仗的兵力,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参与指挥库尔斯克攻势的英国雇佣兵爱德华·哈里斯已自杀身亡。这位曾率领乌克兰军
【150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