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8年,55岁的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全身痒痒难忍,连续数月不见好转,宫里的御医把所有的看家本领都用尽了,就是看不好康熙的病。 一天晚上,已经躺下的康熙痒的实在难受,突发奇想,想一个人偷偷的微服去宫外走走。 出宫后,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见街面上冷冷清清的,只有一家小药铺还亮着灯,里面还有读书的声音传出。 康熙好奇的上去敲了敲门,推门进去想看看何人在深夜读书。 康熙心想宫里的御医听起来都是高手,连这点病都治不了,说不定民间的郎中能治我的病呢。 康熙进去后,只见灯光下,一个中年男人正在用心读书。郎中见深夜了还有人来访,一定是看病的。便问:“阁下,深夜来访,有何贵干”。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是我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发痒,还起了红点。曾请许多名医治过,都不见有效,想请先生给看看”。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放心,你得的是小毛病,不必担心”。康熙问:“请问先生,究竟是什么病呢”。郎中回答:“你是平时山珍海味吃多了,全身营养过剩,火气排泄不畅通,所以才全身发红点,痒痒难忍”。 康熙又问:“能治吗”。郎中说:“不但能治,只要三服药就能治愈”。 说完话,郎中随手拿出一个罐子,铺开三张纸,把药均匀的倒在了三张纸上包好。吩咐康熙:“这是大黄,不是吃的,你拿回去,分三次用热水浸泡洗浴,一包药洗一次浴,三次后毛病必定痊愈”。 康熙想,宫里那么多御医都治不好,难道就用这大黄洗浴土办法真能治我病? 郎中见康熙似半信半疑的样子,说:“你放心,看不好病,我分文不取”。 康熙说:“好,如果真能治好我的病,我一定重重谢你”。 康熙回宫后,当夜叫太监去烧水,按照郎中说的方法洗了起来。没想到,不一会,身上舒服多了,痒痒也减轻了。 三天后,康熙身上的怪病真的痊愈了,红点也不见了,浑身上下都舒服的很。 第四天夜里,康熙又微服来到郎中的小药铺。 郎中见来者面带笑容,满脸春风。便问:“阁下今天是来送药钱吗”? 康熙说:“正是,先生正是神医,我的怪病全好了,请问先生要多少钱,我给你五十两黄金怎样”。郎中笑笑说:“不要,不要,你别吓我,你这点小毛病,我是分文不取的,童瘦无欺都一样”。 康熙说:“那怎么好,看病收钱理所当然”。郎中见康熙执意要给钱,就说:“那你就付三个铜板吧”。 康熙心想,这个郎中是个好人,我得帮帮他。就问:“先生,你医术这么高明,为何不开一家大一点的药铺呢”,郎中回答:“我也想啊,可惜没有钱”。 康熙说:“我有钱,你懂医术,我们两人,何不合伙开一家药铺。你出人,我出钱,赚钱了你六,我四分,你看如何”。郎中听了甚是高兴,但又说:我们还是五五分账吧。康熙说:“好的,就依你的”。 第二天,康熙就命人送去了一百两黄金和一块“同仁堂大药房匾额”,又在京城的闹市去拨出一个临街院子,作为同仁堂大药房用房。 开业当天,康熙一身黄袍,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大药房,为大药房的开业祝贺。 直到这一天,郎中才知道,找自己看病的原来是当今皇上,吓得立马向康熙下跪磕头,三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此“同仁堂大药房”,也成了京城一块响当当的牌子,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有十五个巡抚,虽然都是正二品,但其实也分高中低三种配置。清朝设有15个巡抚,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