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确认通胀重启后,美将股债双杀(汇要基本维持稳定),完成对通胀对冲。同时

史鉴奇谈 2025-10-03 15:01:40

10月2日确认通胀重启后,美将股债双杀(汇要基本维持稳定),完成对通胀对冲。同时,美国将采取各种手段让流入的资本被高位锁死。美进入滞涨后,全球经济陷入危机。我国终于完成转身,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人民币升值,相当于向全球增加关税(输出通胀)。   美联储的动作一点不拖泥带水。他们没别的招,只能用最狠的法子对冲通胀,那就是主动引爆“股债双杀”。股市刚从上半年的虚假繁荣里缓过点劲,转眼就被按在地上摩擦,大盘指数跟坐了跳楼机似的往下窜。   债市那边更惨。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本来还在4%附近晃悠,消息落地当天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往上冲,旧债的票面价值瞬间缩水,手里攥着债券的机构想哭都没地方哭。   有意思的是美元汇率。它没跟着股市债市一起崩,反倒稳得有点反常。这背后全是美国的算计,他们得靠着坚挺的美元把全球资本往自己家里引,毕竟这会儿只有美元资产看着还像个“避风港”。   但这“避风港”根本就是个陷阱。美国早布好了局,就等着资本往里跳。他们借着股市高位的机会,逼着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利好消息,还默许投行炒作概念,把股价抬得虚高。   紧接着,监管层又悄悄收紧了资本流出的口子,那些看似宽松的投资渠道,实则全是带了倒刺的笼子。资本一旦进来接了盘,想出去就没那么容易,只能被死死锁在高位,成了缓解美国债务压力的“接盘侠”。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通胀是暂时被按住了,但美国经济也彻底掉进了滞涨的泥坑。企业融资成本飙升,想扩大生产根本没钱;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连日常消费都得精打细算。   经济增长数据像被冻住了一样纹丝不动,通胀却没真正熄火,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比单纯的衰退还折磨人。美国这棵“大树”一病,全球经济全跟着遭殃。   新兴市场最先扛不住。美元一稳,他们的本币就开始跳水,进口能源和粮食的成本翻了好几倍。东南亚那些靠出口吃饭的国家,订单量直接腰斩,工厂门口排满了讨薪的工人。   欧洲更别提了,本来能源危机就没缓过劲,美国这波操作直接断了他们的复苏希望。德国的工业产出创下十年新低,连大众汽车都开始裁员自保。   就在全球经济一片哀嚎的时候,中国终于完成了漂亮的转身。人民币悄悄开启了升值通道,兑美元汇率一路走高,打破了过去几年的被动局面。   这波升值来得正是时候。它相当于给中国出口的商品加了层“隐形关税”,同样一件机电产品,以前卖100美元,现在换算成人民币能多赚不少。   别小看这一点,它直接把部分通胀压力转移了出去。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国家,要么花更多钱进货,要么接受物价上涨,全球通胀的天平开始往美国主导的方向反向倾斜。   这背后是中国早做的准备。前几年中美经贸摩擦的时候,中国就开始降低对美市场的依赖,东盟早就成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结构也变了,从以前的低端制造换成了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这些高附加值产品,议价权比以前硬气多了。这些布局,都为人民币升值打下了基础。   反观美国,他们搞的关税战早就反噬了自己。穆迪公司算过一笔账,美国消费者承担了92.4%的对华加征关税成本,每个家庭每年要多花1300美元。   他们想靠产业回流救经济,结果雷声大雨点小,工厂建起来了却招不到人,成本还比海外高一大截。这种折腾,只会让滞涨的日子更难熬。   现在的全球经济格局越来越清楚了。美国想靠收割全球来救自己,这条路根本走不通。中国则靠着稳扎稳打的布局,在危机里找到了机会。   人民币升值不是偶然,它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体现,也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必然结果。那些还把宝全押在美国身上的国家,迟早要为这种短视付出代价。   全球经济这盘棋,早就不是谁嗓门大谁说了算,而是看谁的根基稳。美国用股债双杀搞对冲,用资本陷阱续命,终究是拆东墙补西墙。   中国用产业升级打底,用人民币升值破局,走的是长久之路。这场博弈到最后,谁能笑到最后,答案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0 阅读:9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