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言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的未来,美国耗资百亿建造的核动力航母,最后却成了“烂尾工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事儿得从2017年说起,那年马伟明在一次海军技术论坛上,直言不讳地戳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的痛处。他说,美国这电磁弹射系统(EMALS)太仓促了,测试数据不全,硬上舰等于自找麻烦,电力波动一多,连续跑几百次就得趴窝。听起来像闲聊,可这话说出口没几年,就应验了。福特号从1996年规划,2009年开工,本想取代尼米兹级,成为美军新王牌。结果呢?电磁弹射本该是亮点,能让飞机起飞更顺溜,效率高,还省力。可实际一测,每240次发射就故障一次,标准是4166次无问题,这差距大得像天堑。2014年海试时,问题就爆出来了,系统老卡壳,维修起来费劲巴拉的,延误了服役时间。 为啥会这样?根子在美国制造业外流太狠。过去美国造船厂牛气哄哄,现在关键部件全靠外包,供应链一断就傻眼。电磁弹射涉及高功率电力转换,线圈、变压器啥的,得精细到毫米级。可他们测试不彻底,就急吼吼装舰上,海水腐蚀、振动干扰一上来,全露馅。阻拦索也跟着遭殃,用了水涡轮吸能技术,本以为先进,结果磨损飞快,每用几次就得换,成本蹭蹭上涨。福特号总造价超130亿美元,电磁系统就占了十几亿,到2025年,还在为这些毛病头疼。国会听证会上,议员们拍桌子问,海军官员只能低头认账,说软件升级、硬件改装得加钱加人。 对比咱们中国,福建舰常规动力,但电磁弹射玩得溜。马伟明团队从头研发,国产化率高,测试时就考虑了各种极端情况。2022年福建舰下水,海试中弹射顺风顺水,歼-15T和歼-35直接上阵,视频一放,全世界看傻眼。美国福特号呢?到现在F-35C还弹不稳,只能先上老款F/A-18,战斗力打折。马伟明预言的核心是,技术不能急功近利,得一步步夯实基础。美国这步棋走偏了,制造业空心化让高端装备卡壳,供应链依赖别人,动不动就延期。 延误不是小事儿,福特级系列全受牵连。第二艘肯尼迪号,本该2025年7月交付,现在推到2027年3月,第三艘企业号从2029年9月挪到2030年7月。美海军舰队一度掉到10艘,战略压力山大。2025年7月,海军预算报告直言,EMALS故障率还高,AAG(先进逮捕装置)也只到460次标准的一半。军方给的最後期限是2027年,福特号必须达标,否则整个项目面临大审查。高层文件里写得清楚,追加预算升级算法和部件,但供应链问题没根治,海外供应商一罢工,就得等几个月。 这不光是技术活儿,还牵扯战略布局。美海军想靠福特级维持11艘航母编队,全球投送力量。可现在,电磁系统可靠性才七成,海上巡航时一出故障,整个飞行甲板停摆,等于活靶子。中国福建舰一出,电磁弹射直接实战化,第五代机上舰,领先一步。马伟明这些年,没停下脚步,2023年团队优化中压直流,2025年还在实验室迭代新模块。说实话,美国这百亿烂尾,教训深刻:高端制造不能光靠钱,得有实打实的工业底子。
*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
【12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