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雄计划在中国没成功?其实它并不是没有成功,而是被紧急叫停了。如果换一个说

芸霄记史 2025-10-03 08:46:35

为什么去雄计划在中国没成功?其实它并不是没有成功,而是被紧急叫停了。如果换一个说法,大家肯定就非常熟悉,娘炮文化。     2021年,网上出现了一个男生带着鹿角帽,拿着黄桃罐头,用嗲声说了一句“好凉凉”。   原本有人觉得好玩,但没多久,评论区风向就变了,争议越来越大,大批网友质疑这样的男性形象过于柔弱,不符合健康的气质。   举报蜂拥而至,事件被媒体报道,最终账号被封,这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短视频,却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把“娘化”审美推到了风口浪尖。     其实,这类风潮早在几年之前就慢慢形成了,2010年代中期,国内娱乐节目开始制造“精致小哥哥”,化妆、纤细、温柔成了流量密码。   2018年前后,屏幕上越来越多柔美艺人出现,粉丝数量飙升,2020年疫情宅家,日韩流行的偶像模式趁机传入,通过短视频平台扩散更快,让这种形象有了更大的土壤,家长和专家对此越来越担心,社会舆论开始反弹。     这股趋势并不是“小打小闹”,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层文化策略,钱学森晚年曾提醒,如果一个民族的男人被剥夺了血性和脊梁,这个民族必然衰弱。   所谓“去雄化”,就是让年轻人失去阳刚气质和战斗精神,它通过文化和娱乐逐渐影响人的精神,这是比直接冲突更隐蔽的一种方式。     这种做法在亚洲别的国家已经有前例,二战后,日本被大量推销中性偶像,传统武士精神被淡化,最终出现了“食草男”和“平成废宅”。   韩国上世纪90年代受到美国公司影响,培育起“花美男”,男星瘦弱又爱化妆,模糊性别成了潮流。   泰国的人妖文化更是被资本做成旅游产业,传统的泰拳形象被稀释,这些国家的社会中,男性形象越来越柔美,年轻人抗争精神明显下降。     正因如此,中国在“吃个桃桃”事件后迅速警觉,2021年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明确要求整顿娱乐圈的用人标准、表演风格和服饰妆容,坚决杜绝畸形审美。   这是一次迅猛的刹车,社会舆论和政策同向发力,让本以为要继续扩散的“柔美化”风潮突然停了下来。     随后的变化是明显的,影视作品开始重回军旅、刑侦等硬核题材,荧屏上重新出现硬汉形象。   00后男生崇拜的偶像,逐渐从柔弱的明星,变成了航天员、边疆战士和消防员,官方也在从教育和国防两方面入手:2022年义务教育的体育课程加大强度,强调每日锻炼。   征兵数据则显示,大学生参军比例和留队率显著提升,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对血性和担当的认同。     男性讲究外表可以,但必须保有健康和阳刚,不是娘化,与其说要拒绝一切柔美,不如说要形成一种适度、有度的刚柔结合,就像武术一样,既有柔和的一面,也有硬朗的一面。

0 阅读:2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