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制造业,不是靠喊口号撑起来的。 它没炫耀过自己是全国地级市第一,但数据不会撒谎——4.3万亿工业总产值,占江苏三分之一,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排在全国前几位。 你路过苏州工业园区,看到的不是空荡荡的厂房,而是凌晨三点还在运转的无人车间,和墙上贴着“2024年突破氮化镓芯片良率”这种连外行都看不懂但工程师会心跳加速的标语。 真正让人意外的,不是它有多大,而是它怎么把“制造”变成了“智造”。 全国第一个覆盖全市、连接十多万家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是政府画的饼,是华为、树根互联这些公司真金白银搭起来的。 你家的手机芯片,可能在苏州封装测试;你医院的CT机,核心部件说不定就出自这里攻关的国产探测器。 这不是科幻片,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更少人知道的是,苏州早就跳出了“单打独斗”的思维。 它和上海、无锡联手,把长三角变成全球半导体的“黄金三角”;它和中科院、高校、民企组了个“创新联合体”,拿10个亿砸向卡脖子技术,谁有本事谁揭榜。 没有花架子,全是实打实的项目和成果。 很多人还觉得制造业是“老工业”,但苏州告诉你,真正的未来,藏在那些不声不响的实验室和产线上。 它不靠流量博关注,却悄悄成了中国制造业最硬核的底牌之一。 你未必每天接触它,但它,正在改变你用的每一件高科技产品。
其实我也能理解苏州队为什么“意难平”了。如果上一场苏州遇到的是踢连云港或者无锡的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