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一季度GDP增长6.5%,听起来不稀奇,但细看背后,这个豫西小城正在悄悄变脸。 不是靠挖矿卖铝,而是靠电池材料、新能源、还有返乡的年轻人。 过去提起三门峡,大家想到的是铝厂、黄河、天鹅湖。 现在,你去陕州区,路边工地围挡上贴的不是“打造工业强市”,而是“宁德时代供应链产业园”。50亿的投资,不是画饼,是真打地基了。 电解铝还在产,但不再是主角——深加工的电池正极材料,出口涨了三成多,订单排到年底。 更意外的是,人口开始回流了。 去年全年还在流失,今年一季度,净流入1200人。 不是因为房价低,是因为政策真金白银:博士安家补贴50万,创业贷款贴息200万。 有人从深圳回来,开了一家做智能传感器的小公司,政府帮忙对接了高校实验室,三个月就拿下了第一笔订单。 文旅也没闲着。 天鹅湖的白天鹅还是主角,但游客多了,不是来看鸟的,是来拍短视频、打卡“黄河文化数字馆”的。 年轻人带着无人机来,发一条视频,播放量破百万,带动了周边民宿和手作店。 这不是逆袭,是慢慢爬坡。 没有一夜暴富的项目,但每一步都踩在国家产业转型的节奏上。 国家级示范区的牌子不是挂墙上的装饰,是真能换来专项资金和政策通道。 三门峡没抢到郑州的风口,但它在自己的赛道上,把老底子的资源,一点一点炼成了新材料。 很多人说三四线城市没希望,但三门峡证明:只要不靠输血,而是自己造血,哪怕慢一点,也能活出新样子。 它不喧哗,但很扎实。
武汉GDP总量比天津、南京高,我没有震惊。但是得知武汉的财政收入、金融存款没拼过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