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杨某直 播 卖268万翡翠,助理把价标错了,标成26.8万,被周某买走了。杨某道歉赔礼遭到拒绝,周某索赔152万,杨某上诉,最终判杨某赔49万给周某。 杨某有一家珠宝店,平时也会直 播卖货。二零二三年3月31日晚,她这晚要卖的是一款高端翡翠吊坠。 杨某在镜头前晃着那翡翠,说这翡翠的价格得大七位数,半个八位数。她心里其实打着小算盘,想着靠这高价吸引点流量,也给老顾客周某留点砍价的空间。 周某也在直 播 间里,看到链接一挂出来,她抢先就付了款。 杨某下播后看,新来的助理把268万的价格,少写了一个零,标成了26.8万。周某把钱都已经付了。 杨某当时没马上联系周某,想着第二天再约她,好好说说这事,她让跟周某4月2号来直 播 间,周某也答应了。 到了4月2号,杨某在直 播 间里,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跟周某道了歉。她说这是助理的失误,她愿意承担责任,希望周某能理解。 周某在直 播 间 里没有吭声,杨某以为她接受了道歉。下播后,杨某又联系周某,还寄了个2万多的檀香摆件过去,算是赔礼。 摆件被周某拒收了。杨某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了。 后来杨某才知道,周某在4月1号的时候,就已经把那翡翠转卖给了陆某,还签了合同。 合同上写着,如果不交货,得赔三倍货款。 二零二四年10月,周某一纸诉状,把杨某告上了法庭,索赔152万多。 杨某却以重大误解为由,也起诉了周某。她说这个价格明显不对,她怎么可能以26.8万卖这么高端的翡翠呢? 1,杨某以重大误解为由起诉周某,重大误解究竟如何认定呢,杨某的情况符合吗? 民法典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杨某本意是卖268万的高端翡翠,助理标错价成26.8万,这价格差距巨大,明显与杨某真实意思相悖。 杨某对交易价格存在重大误解,按照法律规定,她有权请求撤销该买卖合同。 从这情况看,杨某的主张有一定合理性。 2,周某将翡翠转卖给陆某并签合同,若合同真实,其行为在法律上怎么定性呢? 周某在买翡翠后,迅速转卖并签订合同,如果合同真实有效,从法律角度,她这是在行使自己对翡翠的处分权。 不过,她与杨某的买卖合同因杨某重大误解存在被撤销的可能。 一旦杨某撤销合同,周某与陆某的合同就可能面临无法履行的风险。 周某在明知价格可能存在错误的情况下,还转卖并约定高额违约金,这种行为有不当得利之嫌,可能需承担一定法律责任。 经过一番审理,最后判杨某赔49万。杨某觉得这判得太重了,她决定上诉。 3,杨某被判赔49万,判决的依据是什么,这个赔偿数额合理吗? 虽然杨某因重大误解可请求撤销合同,但周某在交易过程中也有一定合理信赖。 周某支付了价款,杨某却因自身失误导致合同履行出现问题。 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平衡双方利益。 赔偿49万既考虑了周某的损失,也兼顾了杨某并非故意违约的情况,这个数额是在法律框架内,对双方权益的一种合理权衡。 综合整个事件,杨某因助理失误引发重大误解,有权利主张撤销合同。 周某转卖行为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存在不当之处。 有人说,杨某这是自找的,谁让她价格标得那么高,又出了这失误呢? 也有人说,周某利用这失误,转手就赚了一笔,还索赔这么多,太贪心了。 杨某想靠高价引流,结果出了这岔子。周某抓住机会,想捞一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最后,却闹成了这样一场闹剧。 您觉得杨某上诉能改变判决结果吗?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 9月22日
浙江,一名女子修车从来不给钱,这次她又去维修,店家却要收她1万多,女子一直不同意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