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要求中国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一事“索赔”800亿美金。这个消息一出来就闹

康安说历史 2025-09-22 18:42:29

赞比亚要求中国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一事 “索赔” 800 亿美金。这个消息一出来就闹得沸沸扬扬,让人忍不住想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事情得从今年 2 月说起。中国有色矿业旗下的谦比希湿法冶炼公司出了点状况。一座尾矿坝突然溃坝,导致部分尾矿泄漏。这事儿确实发生了。但真相远比索赔声明里说的复杂。 事后调查显示,溃坝不是企业生产不当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当地持续强降雨,1 月到 2 月的降雨量接近 20 年来同期最大值。二是尾矿坝的防渗膜被人盗割了。 这两个因素叠加,才导致了意外发生。企业反应很迅速,溃口在 19 日凌晨 3 点半就完成了封堵,事故源头很快得到控制。 更重要的是,企业没有推卸责任。他们按照赞比亚政府的要求,全面履行了修复和治理义务。针对受损的个体农户,企业也根据政府出具的损害赔偿报告完成了赔偿。 赞比亚政府 8 月 7 日专门开了新闻发布会,详细公布了事故处理进展。会上,官方对中国企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就在这时候,突然冒出了所谓的索赔。一百多名当地民众向法院提起请愿,要求企业设立 800 亿美元的环境修复托管账户,还要额外 2 亿美元作为紧急救助基金。 但细究起来,这场索赔疑点重重。所谓的一百多名民众,实际授权的只有 11 人。而且这份请愿书法院根本就没受理。 800 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赞比亚 2023 年的财政收入才 1191 亿克瓦查,按当前汇率换算成美元还不到 20 亿。 这个索赔金额相当于该国四十多年的财政收入总和。这种狮子大开口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中国有色矿业明确表示,这个索赔明显缺乏依据。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中国企业在赞比亚做的实事可不少。江西经济合作区已经为当地直接创造了一千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就业超过三千人。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施工期间更是创造了约 1.5 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工作岗位让很多赞比亚家庭摆脱了贫困。 阿隆・马鲁潘德就是受益者之一。三年前他还在市场上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连孩子学费都难保障。进入中资企业后,他从装配工做起,现在已经成长为绕线部门的主管,月薪近 8000 克瓦查。他说:“以前靠体力活勉强糊口,现在有了一技之长,生活也踏实多了。” 辛西娅・奇约娃从农场基础工作做起,通过企业的培训和自身努力,不到一年就晋升为酒店领班,管理十余名当地员工。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企业不仅提供工作,还注重培养当地人才。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创办了培训学校,已经培养 322 名高级技术员工,其中 5 名优秀学员还被选派到中国高校留学深造。 赞比亚经济状况一直不太好。2020 年,该国外债总额攀升至 120 亿美元,成为疫情后非洲首个主权违约国家。2023 年财政赤字占 GDP 比重高达 5.8%。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过天价索赔来缓解财政压力,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不可取。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索赔和之前科蓝煤矿被吊销执照的情况完全不同。那次是企业确实长期不合规,拖欠税费,不重视安全和环保。而这次谦比希湿法公司已经尽到了责任,政府也认可了处理结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得很清楚:“中方一贯要求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依照当地法律法规,合规生产经营,注重履行社会责任,采取严格措施保护环境。” 同时他也表示,中方支持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说到底,投资合作讲究的是互利共赢。中国企业在赞比亚合法经营,为当地创造就业、培养人才、改善基础设施。出现问题时积极承担责任,妥善处理。这种态度值得肯定。 现在个别势力想借环保问题敲竹杠,这种做法只会伤害双方的合作基础。赞比亚副总统莎拉曾说过,要保持外交独立。同样,处理经济合作中的问题,也应该基于事实,保持理性。 中国企业不是软柿子。合法合理的诉求可以沟通,但想通过天价索赔讹钱,恐怕打错了算盘。毕竟国际合作讲究的是相互尊重,不是漫天要价。投资不是原罪,索赔更需理性。这种没有依据的天价索赔,最终只会损害赞比亚自身的投资环境。

0 阅读:7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