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米汽车的召回是主动、调查还是强制,答案非常清楚,没有什么好争论的。汽车召回编码结构里做了如下清晰的解释:
缺陷类别包括安全缺陷和环保缺陷两类,代码分别用S、E表示;
年代标识指召回公告发布的公历年,采用四位数标识;
产品类型采用一位大写英文首字母表示,其中M代表汽车、T代表替换轮胎(随整车出厂的非替换轮胎属于整车)、C代表儿童座椅、E代表其它替换零部件;
顺序号采用四位阿拉伯数字字符表示,明确根据召回公告发布的时间先后顺序给定(每年从0001开始依次计数);
召回类型采用一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主动召回、受调查影响召回和责令召回三类代码分别用V、I、O表示。
中国过去的召回制度不够完善,许多召回都是合资车企海外行为的中国延续。譬如,某一款产品在海外是受调查影响召回,但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进口车居多),由中国的市场主体主动向质检总局备案,同步召回,即为V。
受调查影响召回,主要源自不同的缺陷来源,汽车产品缺陷通常有三个渠道:
1、企业内部的自查,比如一汽马自达的某次召回就来自马自达日本的自查;
2、车主投诉、媒体报道、经销商反馈后,厂商验证并确定存在缺陷;
3、监管机构受到消费者投诉、缺陷线索、新闻事件而进行的调查;
在汽车企业未发现缺陷,但监管机构启动调查并确认存在问题后,车企需要向监管机构提供召回计划、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计划,通过后开始实行召回,这是I。
如果车企收到监管机构的调查结果,拒不承认且不召回,监管机构会出具《责令召回计划书》,强制车企在短时间内实施召回,中间往往伴随着罚款和及时停止生产、销售、出口缺陷产品的通知,这是O。
一般情况下,经过车企自查和消费者反馈确认的产品缺陷,车企一旦确认并不一定会主动备案召回,而是私自召回进行修理,此类情况比较平常,过往的案例不少。
诸如2020年某知名电池电池频繁自燃,就属于召回之类,但考虑到总影响、总成本,只对出现问题的车辆进行维修、更换甚至赔偿,其余车型则进行软件升级,包括限制电量等等。
关于悬架的召回最知名的是某某车型的断轴门,在广泛的用户投诉后,质检总局开始介入,要求车企进行召回,车企仅仅简简单单进行打了补丁之后草草了事,事后质检总局开始在召回制度上加入了对召回方案后续的管理内容。
这种私自召回的方式到底合不合理?
召回制度最早开始于6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召回往往会被用户与质量不好联系起来,车企不乐于备案召回,更愿意采用私自召回进行修理的方式。
1969年美国媒体抨击蓝鸟漏油和丰田卡罗拉私自召回修理刹车故障问题,引起轩然大波。随后,日本、美国相继要求「汽车制造商应承担在召回有缺陷车时公之于众的义务」的内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海外召回次数如此之多。
私自召回的事情在中国屡见不鲜,本人购买的多款产品在进行首次维保时就被更换过一些小的硬件,而且限定在某一批次,维修单上的项目是「索赔」。
至于安全缺陷S和环保缺陷E,目前质检总局召回公告里99%都是安全缺陷。安全缺陷可大可小,我认为最小的一件事儿应该是2017年沃尔沃汽车主动向质检总局备案申请主动召回沃尔沃XC90。
当时是由于部分车辆因为供应商问题,副驾驶侧遮阳板化妆镜盖上的安全气囊警示标签缺失,副驾驶侧遮阳板折叠后无可视的安全气囊警示标签,存在安全隐患。
小米汽车回应ota召回
bbkingbb
明升暗降呗,其实就是降级,就像限制马力一样,降级后与发布会宣传的货不对板,虚假宣传只字不提。
诸漏寂断
胜利宣讲团和贾西贝有一拚,挥刀自宫。
用户10xxx20
就这事,早几天一帮米粉来怼我,说我抹黑小米,又讲我是花粉[哭笑不得]
菜里有虫
调查召回,被当成有担当的主动召回宣传。
看猴秀智商 回复 09-22 07:53
故意的,先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再说,反正有那么多的粉丝会相信的
罗菲鱼 回复 09-22 14:05
3个女烧死,发个微博都吹成有担当呢
用户37xxx87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