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住校儿子因爸爸每周只给20元零花钱+一箱牛奶,嫌钱少拒出门上学,执意要50元。爸爸觉得学校管三餐,20元足够,遂发网求助。此事引发网友激烈争论,有人觉得钱少伤自尊,有人认为完全够用。本文结合网友观点与法律规定分析此事,探讨零花钱背后的亲子沟通问题。 一、事件始末:20元零花钱引发的“校门口对峙” 家离学校远,初一的儿子开始住校,一周回一次家。为了避免孩子乱花钱,爸爸做了个“精打细算”的安排:每周20块零花钱,再额外给一箱牛奶补营养。 可没想到,送孩子上学时,儿子拿着钱和牛奶却杵在门口不动,明确表示20块钱太少,非要50块才肯走。爸爸一头雾水:“学校一日三餐都管够,牛奶也给你带了,这20块还不够?你要零花钱干啥用?”无论怎么问,孩子只低着头委屈,就是不肯挪步。 觉得不能惯着孩子的爸爸,没辙了就把事儿发到网上,想问问大家:“孩子非要50块钱,我该给他吗?” 二、网友吵翻了!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帖子一发,评论区立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给50元:别让零花钱逼孩子自卑 - 有网友现身说法:“千万别太苛刻!我初中就没固定零花钱,同学都笑我,现在都自卑到不敢直视人、不敢和女生说话,弓腰驼背的,影响一辈子。” - 还有人点透关键:“这不是20块够不够用的问题!初一正是青春期好面子的时候,20块在同学里可能是最少的,孩子是觉得没面子啊!” - 更有过来人算细账:“学校三餐是管饱,但上体育课口渴买瓶水、晚自习饿了买个面包,20块根本不够。同学一起去吃夜宵,他总不去不就被孤立了?50块平均一天10块,真不算多。” 反对加钱:20元足够,别惯坏孩子 持反对意见的网友也很坚定:“20块一周真够了!五天时间一天4块,学校啥都提供,哪需要那么多零花钱?现在给50,以后他要100、200,难道也一直满足?” 三、法律没规定“零花钱标准”,但这些权利家长得清楚 吵归吵,从法律角度看,这事其实有明确的边界。 首先,法律没有统一的“未成年人零花钱标准” ,20元还是50元,本身不涉及违法与否,关键看是否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种抚养不仅包括吃饱穿暖,也涵盖了合理的生活、社交需求。 其次,孩子有获得合理财产支配权的权利。初一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对零花钱有自己的使用需求。家长可以限制零花钱数额,但不能完全忽视孩子的合理诉求——比如买水、买学习用品、参与正常同学社交等,这些都属于“合理需求”范畴。 再者,家长的“管理”不等于“控制”。爸爸担心孩子乱花钱的初衷没错,但“自我认为够用”不等于“孩子真的够用”。法律鼓励父母以适当方式培养未成年人的财商和独立意识,而不是单方面替孩子做决定。 结论:别纠结20还是50,先问孩子“要这钱干啥” 其实,这场争论的核心从来不是“20元太少”还是“50元太多”,而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断层——爸爸只站在“防乱花”的角度安排,却没问孩子“为什么需要50块”;孩子只知道“不够用”,却没说清“要用来做什么”。 网友的吵翻,本质是大家站在了不同的成长经历里:受过“没钱自卑”的人,更懂20元背后的面子问题;觉得“20元够用”的人,更认同“不能惯着孩子”的教育观。但无论哪种观点,都绕不开一个关键:孩子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所以,比起发网问网友,爸爸更该做的是拉着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你想要50块,是要买水、买夜宵,还是想和同学一起买东西?咱们列个清单,看看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可省的。”既了解孩子的需求,也教他学会规划,这比单纯给20还是50,意义大多了。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初一住校生,一周多少零花钱合适?你小时候的零花钱,是爸妈主动给还是要了才给?
初一住校儿子因爸爸每周只给20元零花钱+一箱牛奶,嫌钱少拒出门上学,执意要50元
笔尖下说法
2025-09-18 14:58:2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