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国军少将张岚峰率部投日。不久后,他的弟弟张俊峰和日军发生纠纷,被

趣史小研究 2025-09-11 20:38:48

1938年7月,国军少将张岚峰率部投日。不久后,他的弟弟张俊峰和日军发生纠纷,被日军用刺刀挑死。事后,张岚峰不敢表露出生气,反而去向日军官佐道歉,这让他的部下也都大为惊诧。 张岚峰,他的人生开局牌面相当不错。河南柘城人,早年间是冯玉祥西北军里的红人。冯玉祥看重他,觉得这小伙子有冲劲、有文化,特意把他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去镀金。那年头能去日本学军事,回来基本就是重点培养对象。 更绝的是他的人脉操作。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看张岚峰会来事儿,就把自己大姐的女儿张志兰介绍给了他。这位张志兰是谁呢?她是抗日名将张自忠的堂妹。靠着这层关系,张岚峰和张自忠成了连襟。有冯玉祥的器重,有张自忠的关系,他很快就当上了西北军军官学校的校长兼郑州警备司令,才28岁,妥妥的“天之骄子”。 可人的心要是歪了,再好的资源也拉不回来。中原大战冯玉祥倒台,张岚峰立马改换门庭投靠蒋介石。奈何老蒋那边派系林立,他这种“降将”根本不受待见,给个副师长的虚职就算打发了。心高气傲的张岚峰哪受得了这个冷遇?干脆撂挑子不干,跑去北平当寓公。 如果他就此沉寂,顶多算个失意的军阀。坏就坏在他又动了去日本的心思。1934年,他再次赴日,进了早稻田大学。这次可不是单纯学习,日本特高课的特务们,比如楠本实隆、影佐祯昭这些老狐狸,早就盯上了他这种在中国军界有一定人脉却又不得志的“潜力股”。糖衣炮弹一通猛攻,张岚峰的防线彻底崩溃,成了日本人的内线。 回国后,他利用西北军的老关系,在宋哲元手下当高参。那时候华北局势紧张,他却利用职务之便,把二十九军的布防情况、会议纪要源源不断地送给日本人。南口战役时,汤恩伯的部队打得异常艰难,就是因为日军对我方部署了如指掌。最后查来查去,内鬼就是张岚峰。张自忠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要亲自枪毙他,张岚峰闻风丧胆,连夜逃回了河南老家。 这下彻底暴露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1938年7月,日军打到河南,张岚峰觉得“机会”来了。他利用自己国军少将的身份和当地的人脉,打着“抗日保境安民”的旗号,忽悠了一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地方武装,拉起了一支五千多人的队伍。转头就去见了日军第十师团长矶谷廉介,点头哈腰,当场投诚。一支打着抗日旗号组建的队伍,一夜之间成了伪军。 投靠了新主子,张岚峰以为能作威作福了。可当汉奸,就得有被主子踩在脚下的觉悟。 事情就发生在他投敌后不久。他的亲弟弟张俊峰,仗着哥哥是“司令”,平时在驻地也有点飞扬跋扈。有一天,张俊峰因为一点小事和几个日本兵发生了口角。按理说,都是给日本人办事的,内部矛盾协调一下也就过去了。但当时的日本兵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管你是不是汉奸的亲属。冲突升级中,日本兵直接拔出刺刀,把张俊峰当场捅死。 这事在张岚峰的队伍里炸了锅。亲弟弟被盟友杀了,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部下们个个义愤填膺,都等着看张岚峰怎么反应,甚至有人鼓动他反水报仇:“大哥,日本人这么欺负人,咱们反了吧!” 然而,张岚峰接下来的操作,让所有人彻底寒了心。他把自己关在屋里想了半天,出来的结论是恐惧。他怕日本人因此迁怒于他,怕自己刚到手的权位不保。于是,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张岚峰精心准备了厚礼,亲自跑到日军司令部去赔礼道歉。他低三下四地表示,是弟弟不懂事,冒犯了“皇军”,自己管教不严,请求原谅。 这一跪,彻底击碎了他手下人最后一点幻想和尊严。士兵们私下里骂:“连亲兄弟的仇都不敢报,还给仇人送礼,跟着这种人混,将来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人心一散,队伍就没法带了。很多原本被忽悠来的官兵,看透了张岚峰的嘴脸,当晚就卷铺盖跑路了,部队士气一落千丈。 等到日本投降,张岚峰又迅速摇身一变,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收编”,蒋介石为了利用他打内战,给了他一个中将总指挥的头衔。但在解放战争中,他这种投机分子根本没有战斗意志。1947年在山东金乡被解放军包围,他一心只想着保存实力,结果全军覆没,自己成了俘虏。 1952年,张岚峰在北京战犯管理所因脑溢血病逝。回顾他的一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他始终在寻找最强的靠山,却没意识到,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底线都丢掉时,他就注定会被所有人抛弃。历史的洪流中,投机者或许能得意一时,但最终一定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无论时代怎么变,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对原则的坚守,对亲情的珍视,对是非的判断,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根本。如果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抛弃这些,那么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就像张岚峰一样,输得一败涂地。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