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一声炸响,3岁的娃正刷着视频,手机却突然爆炸……吓得哇哇大哭 江苏徐州一户人家,三岁的娃正窝在沙发上看手机视频,小短腿还跟着节奏晃悠。突然“嘭”一声炸响,火光窜得老高,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左手和两条小腿被烧得通红,皮肤都焦了,水疱破开的地方还往下掉皮。 家长抱着孩子冲进医院时,医生掀开衣服一看,后背全是冷汗:这哪是手机啊?分明是个“手雷”! 涉事的是台小米13上市还不到三年。家长翻出购买记录,说这手机买回来一年多,没摔过没修过,连电池都没换过。 事发时手机压根没充电,孩子就拿着看动画片,突然就炸了。现在孩子还在医院清创,家长举着病历本的手直哆嗦:“我们平时连充电都盯着,哪知道正常用也能出事?” 有网友翻出小米13的发布日期,2022年底刚出的机型,按说电池技术该挺新,咋就炸了?有同款手机用户吓得赶紧检查电池:“我这台也用两年了,不会哪天也……” 更有人搬出过往案例:去年南京有老人把手机放裤兜里,坐电动车时被压炸了,髋部烧成深二度;广东一姑娘整夜充电没拔,手机把被褥烧出大窟窿。这些事儿堆一块儿谁不心慌? 手机爆炸不是头一回了,可每次都是“小概率事件”“需检测确认”。商家总说“我们的产品经过严格质检”,可质检能防住电池内部缺陷吗?能防住电路设计漏洞吗? 更气人的是有些厂家把责任全推给“用户使用不当”。可这次呢?孩子没充电没摔打,正常看视频也能炸,这锅该谁背? 说到底手机早不是打电话的工具了,它是孩子的玩具、老人的相机、上班族的移动办公桌。 我们每天捧着它吃饭、睡觉、上厕所,可谁想过它会在最平常的时刻变成凶器?那些检测报告里的“安全标准”,在孩子烫伤的皮肤面前,显得多苍白? 更扎心的是类似的事儿年年都在发生。2024年就有三起手机爆炸事件,有的因为混用充电器,有的因为电池老化,还有的就像这次。完全找不到明显诱因。 厂家总说“概率小”,可对受伤的家庭来说,这就是100%的灾难。我们买手机是图方便,不是买定时炸弹。 现在小米客服还在打太极,说“需专业检测”。可检测结果出来前,孩子的伤能等吗?家长的信任能等吗?我们需要的不是“待查”,而是厂家能拍着胸脯说:“我们的产品,绝对安全。”需要的是监管部门能硬气点,把那些有隐患的电池、电路统统揪出来,别让消费者当小白鼠。 说句难听的,现在谁家没几部手机?可谁敢保证自己的手机不会炸?我们该反思的,不只是怎么用手机更安全, 更是厂家该把消费者的命当命看。别等出了事才道歉,别等上了热搜才重视——孩子的伤疤,可不会因为一句“小概率”就消失。 你家的手机用了几年了?平时充电会盯着吗?要是遇到类似的事儿,你会怎么维权?评论区聊聊吧小米手机爆炸 小米13爆炸 小米13
如果只有国行iPhone17用京东方屏幕,那么印度就赢麻了!这不是随口说说而已,
【12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