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不是一般的大!”上海,15岁女孩瞒着父母花了808块,在一只耳朵上打了14

牧童的娱论 2025-09-10 13:39:46

“胆子不是一般的大!”上海,15岁女孩瞒着父母花了808块,在一只耳朵上打了14个耳洞,不料没多久耳洞发炎过敏,家长得知十分气愤,立刻要求商家退钱,不料对方表示不知道女孩是未成年人就拒绝了,家长最终到消保委投诉,网友表示:自己管不了,还去怪商家? 15岁的小琴(化名)心里忐忑又兴奋。这个年纪的她,对自己的外貌和潮流追求极为敏感。 她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个热门话题——多耳洞耳饰搭配时尚感爆棚,于是萌生了自己也尝试的念头。 可是,她清楚地知道,父母从不允许她随意做这种“带风险”的事情。经过几天的挣扎,她悄悄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总共808块钱,偷偷来到了这家耳饰店。 店里装修时尚,背景音乐轻快,墙上挂满了各种耳饰和宣传海报。小琴紧张地四处张望,生怕有人认出她。 店员看见她的犹豫,热情地迎上来,询问她想做哪种服务。小琴咬咬牙,说自己想在一只耳朵上打14个耳洞——这是她在网络上看到的流行款式。 店员先是惊讶,但随即露出职业化的微笑,表示可以按照她的需求来做。 由于小琴表现得很自信,店员并没有追问她的年龄,只是让她填写了一张“顾客信息登记表”,表面上看似规范,但没有任何家长签字或者年龄核实的环节。 手术椅上,小琴紧握着手中的手机,眼角泛着微光。她一边想着完成后的造型有多漂亮,一边努力压制内心的紧张。 耳洞打完的瞬间,她小声尖叫了一下,却又迅速露出满足的笑容。她觉得自己像完成了一次“成年人的尝试”,心里暗自骄傲。 店员提醒她耳洞初期需要消毒和护理,但小琴只顾着拍照上传社交平台,完全没当回事。 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小琴的耳朵开始红肿,疼痛感逐渐加剧,耳洞处渗出脓液,明显出现了感染和过敏反应。 小琴一边忍着痛,一边小声向同学求助,但同学建议她还是告诉父母。小琴最终还是按耐不住,向父母坦白了自己的行为。 小琴的父亲,林先生,是一名中年上班族,平时对孩子管教比较严格。他看到女儿耳朵肿胀、表面泛红、伴有分泌物时,心里既心疼又愤怒。 林先生无法理解,为什么店家在提供如此高风险的服务前,没有任何年龄核实,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 他认为,这不仅是对未成年人安全的不负责任,也可能引发不可逆的健康问题。林先生愤然决定,立即联系耳饰店要求退钱。 林先生来到店里时,态度冷静却坚决,他指出:“你们提供这种高风险服务,竟然不核实顾客年龄,也不征得家长同意,这是明显的疏忽甚至违规。 我的孩子未满18岁,你们应该拒绝服务。”然而,店方回应得很干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顾客是未成年人,她自己支付了费用,所以我们无法退钱。” 林先生被这个理由彻底激怒,觉得店方完全漠视未成年人权益,根本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无奈之下,林先生决定将此事上升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层面。 他向当地消保委投诉,说明女儿的年龄、消费金额,以及耳洞造成的健康问题。消保委受理后,开始调查店方是否存在未尽合理审查义务的情况。 期间,林先生还将女儿耳洞感染的照片、支付凭证以及社交平台宣传截图一并提交,力求让事件得到公正处理。 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很多网友在看到新闻后表达了不同意见。一部分人对小琴的父亲表示同情:“家长心疼孩子受伤,商家确实有责任,不应该对未成年人随意提供这种服务。” 但更多网友的声音则更倾向于理性批评:“自己都管不了孩子,还怪商家?未成年人为了潮流瞒着家长消费,这是典型的家庭教育问题。” 有网友直言:“孩子未成年,没法自己承担风险,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明确界限。商家虽然有责任,但父母的监管也不能缺位。” 还有些网友从社会层面出发,讨论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商家营业规范以及青少年消费意识的问题,引发热议。

0 阅读:3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