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6岁的女演员左大玢拉着毛主席的手数起了螺。然而在认认真真地数完后,她惊呼道:“主席,原来您有十个螺呀,难怪当主席!”毛主席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笑得前仰后合。 一个16岁的小姑娘敢拉着伟人的手数指纹,还天真地说出”难怪当主席”这样的话,这得需要多大的胆量?更让人意外的是,毛主席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逗得哈哈大笑。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 说起左大玢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说起86版《西游记》里那个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那可是家喻户晓。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观音菩萨”年轻时竟然是毛主席的忘年交,还发生过不少有趣的故事。 左大玢1943年9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左宗濂是国民党的一名将领,母亲郑福秋是一名湘剧演员。在母亲的熏陶下,左大玢从小就对湘剧产生了浓厚兴趣。1954年,年仅11岁的她就进入了湖南省湘剧团小演员训练班学习。 1959年,左大玢在湘剧界已小有名气。一天,她突然接到通知,要她们到湖南省交际处演《生死牌》,主演王玉环。机灵的左大玢猜到肯定有重要领导要来。果然,她一上台就看到了坐在台下的毛主席,一时紧张得差点忘了台词。 演出结束后,更让左大玢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侯波走过来说:“毛主席看了你的戏很喜欢,等会儿你陪主席跳舞吧。”听到这话,左大玢激动得涨红了脸,但又犯愁:“可是我不会跳舞呀!” 没关系,现学现卖。在毛主席警卫员的快速指导下,左大玢学会了四步基本舞步,就这样被拉到了毛主席面前。毛主席笑着说:“娃娃,跳舞要动哕,不能老站着。”这句话一下子缓解了左大玢的紧张情绪。 这次相遇后,每当毛主席回到湖南,左大玢都会被安排去陪主席跳舞聊天。时间久了,两人逐渐熟悉起来,左大玢也不再那么拘谨了。 那次著名的”数螺”事件就发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左大玢拉起毛主席的手问:“主席,您有几个螺呀?”毛主席反问:“你有几个?”左大玢撇着嘴说:“我只有一个,一螺穷。” 在民间,一直有”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五螺六螺开当铺,七螺八螺把官做,九螺十螺享清福”的说法。按照这个传统观念,螺纹越多越有福气。 左大玢数了毛主席手上的螺,惊讶地大喊:“主席,有十个螺呀,难怪你当了皇帝!”毛主席也是被这个快言快语的孩子逗得前仰后合。一个16岁的小姑娘,用最朴素的民间说法来”解释”为什么毛主席能当领袖,这种天真烂漫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毛主席打趣说道:“难怪你每次都穿同一件花布衫。”这种轻松幽默的互动,展现了毛主席平易近人的一面,也体现了他对这个湖南小老乡的喜爱。 除了数螺这件事,左大玢还干过不少”大胆”的事。一次休息时,左大玢看到毛泽东水杯里的茶叶一根根地竖着,就好奇地问:“毛主席,您喝的是什么茶,怎么都竖在水里呀?”毛泽东告诉她这是岳阳君山的毛尖,是上等好茶。少不更事的左大玢想都没想就说:“我口渴了,我也要喝您的茶。”毛泽东笑笑,说:“喝吧,喝吧,我们喝一杯茶。” 还有一次,毛主席问左大玢为什么叫”左大玢(fen)“,左大玢毫无顾忌地说:”主席啊,您念了白眼字,这个字应念'bin',而不是'fen'。“毛主席哈哈大笑:”娃娃,你回去问问你爸爸,这个字是多音字”。左大玢回家一问,才知道自己错了,从此更加佩服毛主席的学问。 甚至有一次,左大玢看到正在抽烟的毛主席,竟然上前把他手里的烟抢了下来,说:“主席,您为了健康也少抽烟吧。”毛主席居然真的把烟掐灭了,而左大玢则把那半截烟头悄悄带回家珍藏。 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举动,在当时却显得那么自然。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亲民作风,也反映了那个年代相对简单纯朴的人际关系。 后来的左大玢走上了更大的舞台。1976年,导演杨洁在录制湘剧节目时看到左大玢扮演的观世音,当即表示”如果以后我有机会拍观世音的戏,一定请你去演”。6年后,这个承诺变成了现实,左大玢在86版《西游记》中成功塑造了观音菩萨的经典形象。 1988年,左大玢获中国戏剧第六届梅花奖,成为湖南省第一个获得梅花奖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从一个敢给毛主席数螺的小姑娘,到后来的艺术家,左大玢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那次数螺的故事,看似只是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但它反映的却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特色。一个16岁的孩子能够如此自然地与伟人交流,既体现了毛主席的平易近人,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相对质朴的社会风气。 时光荏苒,当年那个天真烂漫数螺的小姑娘已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个温馨的历史片段不仅见证了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你觉得这样的忘年交情谊在今天还可能出现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感谢毛主席,为我们换了人间![赞]
【127评论】【7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