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残疾司机把车停在树荫下乘凉,保安却跑过来拔钥匙,还打了他一顿。不久,保安就后悔了,因为这个司机,竟是战斗英雄! 那天,一个男人开着一辆普通的车,想在路边找个树荫躲躲毒辣的太阳。这车开得不快,停得也小心翼翼。司机是个残疾人,眼睛看不太清,行动也不太方便。他只想歇口气,凉快一下。 可他这车刚停稳,一个保安就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谁让你停这儿的?赶紧开走!” 司机陪着笑脸解释,说自己眼睛不好,天太热有点难受,就停一小会儿。可那保安压根不听,上来就直接伸手去拔车钥匙。这动作,说实话,侮辱性极强。司机本能地护住钥匙,俩人就这么推搡起来。结果,保安竟然动手了,对着这个残疾司机就是一顿拳脚。 整个过程,司机没怎么还手。不是不能,是不想。 周围的人都看着,有人觉得这保安太过分,但更多的人可能就当个热闹看了。打完人,拔了钥匙,保安觉得自己“维护了秩序”,得意洋洋。 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有人认出了这位被打的司机,他的名字,叫史光柱。 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军界,这三个字,是和黄继光、邱少云这些名字放在一起的。他,是国家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 事情闹大了,保安被当场开除,公司的老板提着礼物,战战兢兢地跑到史光柱面前道歉。那个打人的保安,据说后来是又悔又怕。他哪里想得到,自己挥拳打向的,是一个在枪林弹雨中为国家和人民流过血、失去双眼的男人。 他看到的,只是一个有点“碍事”的残疾人;他看不到的,是那身旧衣服下,刻满弹痕的灵魂。 这事儿,咱们聊到这儿,如果只说“保安有眼不识泰山”,那就太浅了。这根本不是一个“你瞅啥,瞅你咋地”的街头冲突。这事儿的核心,是一个我们到2025年都必须反复琢磨的问题:当英雄脱下军装,回归人海,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 史光柱的英雄事迹很多,这就不得不提到1984年,南疆,老山。那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浴血奋战。史光柱作为代理排长,带着尖刀班冲锋。战斗中,他先后4次负伤,全身被炸得血肉模糊。 最致命的一次,一枚手榴弹在他身边爆炸,弹片直接削进了他的左眼,右眼球也被严重炸伤。在那一瞬间,他彻底失明了。 一个21岁的年轻人,在战场上,双目失明,身边是震耳欲聋的炮火和战友的呼喊。他做了什么?他忍着剧痛,把已经快要流出来的眼球,硬生生塞回了眼眶,然后用尽最后的力气,嘶哑地喊着:“同志们,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前进!” 他没有倒下。他不仅指挥着战友们继续战斗,还在完全看不见的情况下,侧耳辨别方向,用冲锋枪扫射,吸引敌方火力。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想的是用自己的身体,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在阵地上,他坚持了几个小时,直到昏死过去。 战后,他的左眼被摘除,右眼仅存0.01的微弱光感。他活了下来,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的人生,从此与黑暗为伴。 这样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英雄,在和平年代,在自己用血换来的土地上,仅仅因为想在树荫下乘凉,就被一个保安连推带打。这事儿,你品,是不是比战场上的子弹还伤人? 保安的拳头,打在史光柱身上,疼,但更疼的是心里。那是一种英雄被遗忘、功勋被漠视的刺痛感。 时间快进到今天,我们社会进步了吗?当然。2018年,国家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专门负责退役军人的事儿。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把“全社会应当尊重、关爱退役军人”这句话,落到了实处。 现在,我们去银行、去医院,经常能看到“军人依法优先”的窗口。逢年过节,社区也会去慰问老兵。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进步。 但是,法律和制度能管住行为,却很难彻底改变人心深处的某些东西。就像1996年那个保安,他不是坏,他可能就是“麻木”和“短视”。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那点可怜的“权力”。他看不到对方的过去,也理解不了什么是牺牲。 史光柱没有被那一顿打倒。这个在战场上都没倒下的人,怎么会被这点委屈击垮?他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演说家,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了无数人。他的诗歌《我恋》,写的就是他对土地、对祖国的深情。他把黑暗活成了光。 如今的史光柱,早已是功成名就的公众人物,但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史光柱”。他们退役后,成了保安、司机、快递员、小老板……他们散落在人海,身上的伤疤和功勋章一起,被藏在了衣服底下。
1996年,残疾司机把车停在树荫下乘凉,保安却跑过来拔钥匙,还打了他一顿。不久,
趣史小研究
2025-08-28 17:59: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