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山东农民在干活时,意外捡到了一个绿色小瓶子,珍藏10年后,他用绿色小瓶换了一辆拖拉机,谁知小瓶子竟价值6000万! 1966年,那会儿的山东烟台,大伙儿还在土里刨食,日子过得跟地里的泥块一样,实在,但也掰不出啥花样。福山区东陌堂村有个老实汉子叫李焕一,那天跟往常一样,天蒙蒙亮就扛着锄头下地了。那时候的人,信的是力气,多刨一下土,婆娘孩子晚上就能多喝口稀的。可那天,他一锄头下去,“当”的一声,震得他虎口发麻。 他以为是碰上大石块了,扒拉开土一看,嘿,不是石头,是个绿油油的小瓶子,也就巴掌大。瓶身滑溜溜的,还刻着细细的花纹,在晨光下泛着一层温润的光。李焕一是个庄稼人,不认得什么古董,但手感骗不了人,这玩意儿绝不是村里窑子烧的粗瓷烂瓦。他心里“咯噔”一下,第一个念头不是发财了,而是“坏了”。为啥?那年头正搞“破四旧”,村里把祠堂的牌匾、老宅的雕花窗都当柴火给烧了。这小瓶子看着就“旧”,要是被人瞅见,不光瓶子保不住,自个儿还得挨批斗。他做贼似的四下看了看,没人,赶紧把瓶子揣进怀里,用烂布包好,塞进了炕洞最深处。这一藏,就是十年。 这十年,瓶子在炕洞里不见天日,李焕一也从壮小伙熬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当上了生产队的队长,可这“官”不好当,全村百十口人就指着队里那点收成。眼瞅着别村都用上拖拉机了,自家还在“人拉肩扛”,李焕一急得嘴上起泡。1976年,队里合计着,砸锅卖铁也得凑钱买台拖拉机,不然年年都得累死几个壮劳力。可全村家底掏空了,还是差一大截。 那天晚上,李焕一蹲在炕边抽旱烟,愁得一宿没合眼。烟雾缭绕里,他猛地想起了炕洞里的那个小绿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要是这玩意儿能换点钱,拖拉机不就有指望了? 第二天,他揣着瓶子,换了身体面的衣裳,偷偷摸摸地坐车去了青岛,摸进了外贸收购部。他把瓶子往柜台上一放,工作人员拿起来一看,眼睛就亮了。翻来覆去地瞧,又是拿放大镜,又是对着光。最后抬头问他:“老乡,这东西哪来的?”李焕一不敢撒谎,一五一十地说了是地里刨出来的。这话一出,人家的脸“唰”就变了,说来路不明的东西不敢收,得请文物专家来。 专家来了,是个戴眼镜的老先生,对着瓶子看了足足半个钟头,又翻了好几本书。最后,老先生扶了扶眼镜,一句话就把李焕一给问懵了:“老乡,你听说过王懿荣吗?”李焕一挠挠头:“好像听过,是个清朝的大官?” 专家点点头,指着瓶底一个极其模糊的刻字说:“这东西,是慈禧太后赏给王懿荣的翡翠鼻烟壶!” 原来,这小小的鼻烟壶,来头大得吓人。王懿荣,就是那个发现甲骨文的大学者,也是甲午战争后的大忠臣。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他作为京师团练大臣,守城失败,悲愤之下,带着妻子和儿媳投井殉国。他的儿子王崇烈,后来护送灵柩返回烟台老家安葬,这件慈禧赏赐的鼻烟壶,作为王懿荣生前的珍爱之物,就一同被放进了棺材里。谁曾想,后来墓被盗了,这件宝贝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滚落到了田里,埋在土中几十年,直到被李焕一的锄头惊醒。 听完这段故事,李焕一这个庄稼汉半天没说出话来。他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哪能想到自己随手一刨,竟刨出了一段国家兴亡的历史。专家告诉他,这鼻烟壶是国宝,按规定,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李焕一听了,心里那点“换钱”的念头早就飞没影了。他是个实在人,想法也简单:“国家的宝贝,咱不能要。俺就一个心思,能不能用它,给俺们村换台拖拉机?” 这事儿最后惊动了北京的文物部门。国家当然不能“买卖”国宝,但李焕一保护和上交文物的行为必须表彰。最终,文物局给东陌堂村送来了一面“保护文物模范”的锦旗,并且特批了一笔奖金。靠着这笔钱,村里终于买回了那台日思夜想的“东方红”拖拉机。拖拉机开回村那天,全村人像过年一样,放鞭炮,敲锣打鼓,李焕一被大伙儿簇拥在中间,笑得比谁都开心。 这鼻烟壶的经历是一部传奇,它见过紫禁城的奢华,也见过国破家亡的悲壮;它在阴冷的墓穴里沉睡,又在农民温暖的炕洞里躲藏。它身上承载的,不只是帝王的赏赐和文人的气节,更有一个普通农民在时代洪流中的抉择和善良。
天意!真的是天意不可违!出生医学证明起到关键性的做用。大姐每天直播都在喊话:让
【4评论】【4点赞】
老王
掌天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