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斯克的观点,我问了华为、小鹏、Momenta等几位创始人(或领导)本尊。 本来是私人请教,不想发出来的,但看到讨论越来越烈,我就简单整理一下观点吧: 大佬A: - 这是融合感知冲突的争议,原来二维结构化的感知融合确实不太好,但现在我们和特斯拉都到了多维的非结构化了,所以加上雷达的信息确实是不好。 - 激光雷达除了在黑夜远景的状态,对大的物体识别精准度还不错,在其他的近景博弈和高帧率情况下,都是降低整车安全性和增加整车复杂难度的。 - 此前的智能辅助驾驶都是围绕高速的,所以这个问题并不突出,但来到城区智驾,激光雷达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可能大部分人还不太理解。 大佬B: - (激光雷达、雷达、摄像头)这三个传感器相互独立,但是在帧率和信息密度上不同,摄像头频率最高、信息密度最大,是其他两个的万倍或者更高。如果做这三个传感器信息融合,当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不好决策。 - 所以,简单问题复杂化,不符合马斯克的的第一性原理。 大佬C: - 长期我支持vision only,The power of LLM(大语言模型)。 大佬D: - (激光雷达、雷达、摄像头)传感器输出不一致,在传感器融合时会增加风险。 - 传感器融合很复杂,难度也很大,可靠性上没有冗余,安全性不好保证,尤其是在国内更复杂的场景下,就需要把视觉做到极致,这个的难度不亚于用多种传感器做融合。 - 我认为短期内多传感器融合才是最可靠的解决方案,特别在中国市场。 - 目前一段式端到端的模型都是基于纯视觉的,我认为Lidar对于黑夜场景和高难度泊车场景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大佬E: - 不认同,(融合感知冲突)这个问题不难。 大佬F: - 这是特斯拉遇到的问题搞不定,最初他们也是要上激光雷达的,由于搞不定,就从第一性原理放弃了,最后只留了摄像头。 你可以猜猜上面这几位大佬分别是谁。
陈震那条华为ADS4.0测试视频炸了。大家等好久了,这条路他测遍小鹏、蔚来、理
【74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