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苗栗县工业会理事长黄清誉最近一句大实话,戳破了岛内不少厂商的最后幻想:原本

观今言史啊 2025-08-12 15:20:42

台湾省苗栗县工业会理事长黄清誉最近一句大实话,戳破了岛内不少厂商的最后幻想:原本以为8月7日美国关税落地前还能盼来点转机,结果等到的却是税率不降反增的“暴击”。   用他的原话说,这种“20%+N”的关税叠加,直接让许多台厂在国际市场上彻底失去竞争力。听起来就让人心头一紧吧?   可更扎心的是,这场风暴不是突如其来,而是早有预兆却被人为淡化,最终让台湾中小企业结结实实挨了一记重拳。   事情得从今年4月说起。当时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台湾加征32%的“对等关税”,岛内瞬间炸锅。半导体、汽车零件、农产品等主力出口产业全被瞄准。   网友冲到赖清德社交媒体下质问:“不是说台美关系坚如磐石吗?怎么变成32%的关税大棒了?”   当时台当局还安抚说这是“暂时性措施”,谈判后有望下调。结果四个月过去,8月7日实际落地的税率虽名义上标为20%。   却暗藏玄机——它是在台湾原有出口关税基础上“叠加”的。举个实例,机床原本平均税率4.7%,叠加后直接飙到24.7%;   自行车整车关税也从5.5%-11%跃升到难以承受的高位。黄清誉点破关键:苗栗县工业会约两三成会员已受冲击。   尤其金属加工和汽车零组件厂商,哪怕产品不直销美国,只要最终流向美国市场,都难逃波及。   这“叠加”二字成了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岛内分析机构CRIF直白指出:毛利率低于20%的产业,等于被关税“抹平利润”。   台湾九大出口产业类别——从电子零组件、钢铁到塑料工业——平均毛利率全在20%以下。什么意思?相当于每卖100元产品。   可能倒贴5元。有业者自嘲陷入“不接订单等死,接单找死”的绝境。更残酷的是国际竞争落差:日本、韩国享受15%的关税上限。   台湾却因缺乏自贸协定被硬生生多压5%-10%成本。比如工具机、模具等产业,面对日韩对手的关税优势加日币贬值,订单流失已成定局。   台机械公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机床对美出口1.83亿美元,全靠客户在90天缓冲期抢运,如今缓冲期结束,后续订单断崖已成必然。   耐人寻味的是台当局的应对姿态。关税叠加消息被拖延公布——8月7日政策生效,直到8日晚官方才含糊证实。   在野党痛批这是“分两拳打产业”,让企业来不及调整策略。而赖清德此前竟将20%关税称为“胜利”,理由是“比32%低”,被舆论狠批“丧事喜办”。   实际上,对比欧盟、日本的15%,台湾的税率仍是“高价门票”。更荒诞的是,赖清德在关税危机中端出“五项策略”:扩大对美采购、鼓励台厂赴美投资等。   被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呛“天真”,毕竟台积电变“美积电”、高价买军购的“投名状”,显然没换来美方关税让步。   这场关税风暴暴露的远不止经济问题。台湾对美贸易逆差高达600亿美元,半导体出口占GDP15%,而美国仅需2%关税就能重创岛内产业。   这种“非对称依赖”让台湾连基本经济主权都难保障。难怪赖清德支持率已跌至34.6%,岛内预测其年底满意度恐跌破三成。   当台当局把大陆当“敌人”而非市场时,高关税撕下了“亲美抗中”的虚幻外衣。黄清誉的忧心,道出台商集体困境;   而渔户渴望两岸畅通销售的呼声,或许才是台湾经济真正的出路——毕竟,鸡蛋全放美国篮子里的教训,这次实在贵到肉疼了。   参考资料:因应关税冲击,台湾中部8县市长开线上会议,喊话台当局协助产业 2025-08-03 18:42·海峡导报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