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确实应当向全世界传递一个清晰无误的信号:任何针对中国大陆本土目标的攻击行为,

观今言史啊 2025-08-12 11:20:38

中国确实应当向全世界传递一个清晰无误的信号:任何针对中国大陆本土目标的攻击行为,无论攻击源来自何处,中国在迅速摧毁该攻击源的同时。   必将对攻击方的本土军事目标实施对等反击。这一立场并非情绪化的威胁,而是基于国际法框架、国家主权原则以及战略威慑理论的理性选择,是中国维护核心利益不可动摇的底线表达。   从国际法角度看,中国采取这一立场拥有坚实的法律基础。《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明确赋予主权国家在遭受武力攻击时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这意味着,当中国本土目标——无论是军事设施、关键基础设施或民用目标——遭受来自任何国家的导弹、战机、网络攻击或其他形式的武装袭击。   中国依据《联合国宪章》有权采取包括反击在内的必要自卫措施。重点在于“对等反击”并非无差别报复,而是聚焦于摧毁敌方发动攻击的军事节点。   例如起降战机的基地、发射导弹的舰艇平台、指挥控制的枢纽等,这些均属于国际法认可的合法军事目标。   同时,反击行动必须严格遵循“必要性”与“比例性”原则——即反击是制止攻击的唯一有效手段,且反击力度与所受威胁程度相匹配。   避免波及民用设施与平民。这种克制与精准恰恰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战略清醒。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的本质并未改变。中国不寻求扩张霸权,不主动挑起冲突。   更无意威胁他国安全——正如《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所重申的“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原则。   然而,防御性政策绝不等于被动挨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战略传统,本身就包含坚决自卫反击的内涵。   将本土目标纳入反击范围,是应对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必然调整: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与网络攻击模糊了传统战场边界。   若仅限拦截来袭武器而不敢触及攻击方本土的“发射源”,等于放任对手无风险发动攻击,反而会助长侵略冲动。   因此,确立“本土对等反击”原则,恰恰是以实力守护和平、避免冲突扩大的负责任的体现。   当前国际局势下,台海、南海等方向存在外部势力误判风险。个别国家企图通过打“擦边球”方式干预中国内政。   例如以“离岸支援”名义为分裂势力提供武器或情报。中国明确将本土目标纳入反制范围,实质是向潜在干预方传递警示。   无论攻击以何种形式发起,只要实质损害中国领土完整与人民安全,必将招致无法承受的代价。   这种底线思维能有效压缩投机空间,迫使相关方慎重权衡干预成本,从根源上维护区域和平大局。   中国传递这一信号的方式也体现战略智慧。通过国防白皮书系统阐述立场、联合军演展示反制能力、外交渠道进行非公开通报等多轨并行的方式。   既保持威慑可信度,也为危机管控留有余地。正如中国在南海试射东风-26时邀请东盟国家观摩,将实力展示与透明度相结合,既彰显决心也消解误判。   这种刚柔并济的运作模式,既传承了“上兵伐谋”的战略文化精髓,也契合中国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   参考资料:我国首部国家安全白皮书发布 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 2025-05-12 15:52·央视新闻

0 阅读:1278

评论列表

风云

风云

21
2025-08-12 23:30

这应该是基本原则,也是国家的底线

幸运星

幸运星

18
2025-08-12 19:13

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加拿大这些不友好国家应暂停合作接触,也要在南海加大军事演习和巡航,

用户13xxx55

用户13xxx55

10
2025-08-13 12:31

好!坚决支持![并不简单][并不简单]

卢德明

卢德明

7
2025-08-13 23:21

只有坚决清晰表明立场,才能消灭敌人饶幸野心。

用户10xxx73

用户10xxx73

4
2025-08-13 20:52

应当废除不先使用核武的承诺,如发现对方核武对本土有攻击意图时,可以先发制人将其摧毁。

用户16xxx08

用户16xxx08

3
2025-08-14 06:49

重点不是反击军事设施,应该反击政治中心城市,如华盛顿,经济中心城市,如纽约,西部工业中心城市,只有打疼了他才害怕

狂奔的蜗牛

狂奔的蜗牛

2
2025-08-13 21:39

好像你能做主一样!

安静的咸鸭蛋

安静的咸鸭蛋

1
2025-08-14 07:27

反击就朝着一次性灭亡打击。

如果云知道

如果云知道

1
2025-08-13 12:48

[点赞]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