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盯着孙继先,半天没作答,最后开口:“跟你交个底,让你一下扛这么重的担子,你心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8-11 11:26:45

萧华盯着孙继先,半天没作答,最后开口:“跟你交个底,让你一下扛这么重的担子,你心里没谱,我也没底,不过咱能边干边学,过去打仗不也是打着学着过来的?眼下条件不差,钱学森是大科学家,搞导弹是把好手。

聂荣臻和陈赓大将刚从苏联回来,签了新技术协定,‘老大哥’应承帮咱们搞导弹、原子弹,靶场建设需要,苏联会派四十八名导弹专家来,涵盖‘地一地’、‘空一空’这些型号,咱也挑四十八人跟他们搭伙。

眼下那边准备得差不多了,部分专家已经在炮兵大院东楼办公,你是从战火里杀出来的,我想着……”

孙继先中将接到一项紧急任务,筹建中国首个导弹试验基地,这位济南军区参谋长刚从战场退下来,对导弹技术一窍不通。

中苏签署技术协定后,苏联专家即将来华,军委要求在酒泉建设导弹靶场,但全军将领中懂导弹的人屈指可数,孙继先翻遍花名册,发现合适人选寥寥无几。

筹建工作进行两个月,副司令员人选依然空缺,孙继先想起老战友李福泽,这位广州军区参谋长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抗战时期就善于运用新技术。

李福泽很快调到北京,两人开始从零学习导弹知识,白天研读俄文资料,晚上向苏联专家请教,酒泉基地选址在戈壁滩深处,自然条件恶劣,施工难度极大。

全军选拔的技术骨干多数只有初中学历,连基础数学都需要重新学习,李福泽组织夜校,让官兵补习数学、物理和外语。

首批P—2导弹运抵酒泉,技术人员24小时不间断调试设备,李福泽亲自学习液氧加注技术,多次处理设备故障和燃料泄漏。

苏联专家对中国军人的学习能力印象深刻,短短时间里,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官兵掌握了复杂的导弹操作技术,基地建设进度超出预期。

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基地面临严峻考验,孙继先和李福泽决定自主完成后续工程,技术人员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弹道计算,用土办法解决精密测量问题。

当年11月5日,国产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从引进苏联技术到独立研制,中国仅用了三年时间。

酒泉基地的建设为后续航天事业奠定基础,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从这里升空,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在此发射,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航天发射场。

孙继先后来担任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李福泽则负责导弹武器的批量生产,两人从步兵将领转型为导弹专家,见证了中国军事技术的跨越发展。

当时没有现成的导弹专业,一切都要从头摸索,这些老军人凭借战争年代积累的学习能力,在全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中国导弹元勋的故事,看得热血沸腾!评论区热闹起来:

“这才是真正的顶流!”

“老一辈的硬核浪漫”

“苏联撤专家?我们自己干!”

“建议拍成电影!”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