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食用油”被检测出致癌物?自查厨房是否有3种油,别再吃了 那天夜里,急诊室

夜安玩转养护 2025-08-08 18:36:40

大量“食用油”被检测出致癌物?自查厨房是否有3种油,别再吃了 那天夜里,急诊室的灯光亮得刺眼,我刚处理完一个心梗患者,正准备喘口气,护士小李急匆匆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病历:“张医生,来了个病人,40多岁,腹痛好几天,查出来肝功能异常,家属说最近炒菜用的油有点怪味。”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接过病历。 患者老王是个老实巴交的货车司机,平时身体硬朗,就是喜欢自己炸油条、煎鱼,厨房里那桶油用了大半年,舍不得换。问诊时,他挠着头说:“油看着还清亮,没坏啊,怎么就不能吃了?”我让他把家里用的油带过来一瞧,果然是那种大桶装的散装油,标签模糊,闻着有股淡淡的哈喇味。检查结果显示,老王的肝酶高得离谱,影像学提示脂肪肝,结合他的饮食习惯,我怀疑问题可能出在那桶油上。 为了搞清楚状况,我让老王详细描述了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他回忆说,这油是从菜市场一个小摊贩那儿买的,便宜量又足,炸东西特别香。他还提到,油反复用了好多次,炸完丸子再煎鱼,煎完鱼再炒菜,觉得“挺节约”。我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反复加热的油加上来源不明,问题大了去了。 后来化验确认,油样里苯并芘含量超标,这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长期摄入对肝脏和消化系统危害极大。老王的症状虽然还没到最严重的地步,但已经敲响了警钟。我给他开了护肝药,叮嘱他立刻换掉那桶油,改用正规渠道买的小包装食用油,还教了他几招怎么挑油、存油。 自查厨房是否有3种油,别再吃了 说到食用油,家家户户厨房里都少不了它,炒菜、炸鸡翅、煎牛排,油是灵魂伴侣。可别小看这瓶油,选不对、用不对,可能真会给身体惹麻烦。咱们就来聊聊,厨房里有哪些油得赶紧扔掉,咋用油才健康,保准说得接地气又不失科学。 先说为啥有些油会跟“致癌”扯上关系。油本身是好东西,含脂肪酸,能给身体供能,还帮着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但问题出在油的来源、加工和使用上。有些油在生产时就被污染,比如原料花生发霉,带上了黄曲霉毒素,这玩意儿是肝癌的头号推手,世界卫生组织早把它列为一类致癌物。 还有些油在高温加工时,比如榨油或精炼温度飙到200多摄氏度,容易生成苯并芘,这也是个明确的致癌物,喜欢在高温油烟里“冒头”,长期吃可能伤肝、伤胃。还有反式脂肪酸,常见于部分氢化处理的棕榈油,研究表明它跟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症风险脱不了干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得控制在每天总能量的1%以下,不然对血管和代谢都是负担。 那厨房里哪些油得赶紧“请出去”? 第一种,来源不明的散装油。菜市场里那种大桶装、没品牌没标签的油,便宜是便宜,但你压根不知道它咋来的,原料是不是发霉,加工是不是规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抽检数据显示,正规渠道的食用油合格率能到97%以上,可散装油就不敢保证了。 第二种,反复加热的“老油”。炸完薯条再炒菜,油看着没坏就舍不得倒,这习惯得改。油反复高温加热,氧化产物像丙烯醛会蹭蹭冒出来,这东西吸入或吃进肚子里,长期下去对肺和消化道都不友好。 第三种,过期或开封太久的油。油不像酒,越放越香,开封后跟空气接触久了,氧化得厉害,过氧化值高了不仅营养没了,还可能有毒物质。别觉得没到保质期就没事,开封后一两个月用不完,最好扔了。 咋挑健康的油?简单,认准正规超市或商场买的,包装上有清晰的生产日期、厂家信息和营养标签。选油看烟点,高温炒菜用花生油、菜籽油,烟点高,耐热;凉拌或低温烹饪选橄榄油、亚麻籽油,营养保留好。买回来别囤太多,小瓶装最好,少买点吃得快,减少氧化风险。存油也有讲究,找个阴凉干燥的地儿,避光避热,别放灶台边晒太阳。

0 阅读:174
夜安玩转养护

夜安玩转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