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七八个月:五剂中药轻松治愈
胃病看着简单,实则一点也不简单。临床中经常遇到几年,几十年的老胃病患者久治不愈。
今天看到朱进忠老先生走一个医案,患者胃脘胀痛七八个月,也是各种药物一直在服用,但基本没什么效果。而朱老仅用小陷胸汤加枳实四味药五剂治愈。
具体什么情况呢:
患者男45岁,胃脘胀痛7、8个月,西医确诊慢性肥厚性胃炎 。西药治疗4个月无效,后续中药尝试健脾和胃、温中健脾、疏肝健脾等法,仍无改善。
胃痛聚焦在剑突下上腹部,按之痛甚 ,舌苔白,脉浮滑 ——(读过伤寒论看到这一段马上脑海中应该就会浮现出五个字:小陷胸汤主之)
那为什么以前的治疗没有想到小陷胸汤呢?
以前的治疗将胃脘痛默认归为脾胃虚弱或气滞寒凝等 ,故用补、温、疏之法。
但核心矛盾并非如此:
痛性辨虚实:按之痛甚(实邪内阻,拒按为实),绝非虚证喜按;
脉象:浮滑脉(浮主病位上焦胸膈,滑主痰实凝结),提示痰热互结于胃脘 ,而非脾胃虚滞。
既往治法补助痰热,温增热势,疏难破痰结,如同给锁死的抽屉猛推,越治越堵。
朱老的破局辨证:
脉证结合:浮滑脉 + 按之痛甚 + 舌苔白(痰浊未全化火,属痰热初结),锁定痰热互结,气机壅滞 ;
经典溯源:《伤寒论》“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此处心下可延伸至胃脘(胸膈与胃脘相邻,病机相通),虽病位在胃,病机同属痰热结聚,阻滞气机 ,故借小结胸思路治胃脘痛(异病同治)。
清热涤痰的破结方案:
基础方:小陷胸汤(瓜蒌40g、半夏10g、黄连6g):
瓜蒌:涤痰润降,清除胸膈胃脘痰热,兼通结导下;
半夏:降逆化痰,燥化中焦痰浊,平胃气上逆;
黄连:清热泻火,解痰热之邪,苦降泄火。
点睛加减:枳实10g:
取《温病条辨》思路,枳实苦辛通降 ,破气消痞,开幽门引水下行,针对胃脘实邪壅滞,强化通降之力,助痰热从下而解。
疗效反馈:
1剂后,胀痛大减;4剂后,诸证消失——痰热一散,胃脘壅滞得通,疼痛自解。
最终治愈的核心逻辑:不治胃炎,而治痰热结胸的人
1. 跳出病名陷阱:
慢性肥厚性胃炎是病理标签,中医聚焦 “按痛 + 浮滑脉”的病机 ——痰热互结,而非脾胃虚滞。病名是背景,病机才是治疗靶点。
2. 打破治法惯性:
胃脘痛≠脾胃虚/寒/滞(实痛拒按,需清痰热、破结滞,而非补脾胃、疏肝气)。
实邪当清、涤、通,虚证才补、温,辨证错则药反为害。
3. 经方活用智慧:
借《伤寒论》小陷胸汤治痰热结胸,又参《温病条辨》加枳实,增强通降—— 痰热结于胃脘,通降幽门是关键,枳实恰中病机。
西医眼中的慢性肥厚性胃炎,在中医视角是 痰热结胸的具象表达 。
治疗未针对胃黏膜肥厚,而是破除痰热凝结。朱老的这则医案给我们的启示:病的标签或许顽固,但人体的病机可化解。只要辨证精准,实邪可涤,壅滞可通,哪怕病理改变仍在,症状已随病机消散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