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大将贺若敦得罪权臣宇文护,被逼自杀。死前,贺若敦用锥子刺破儿子贺若弼的舌头,

帝王八卦 2025-07-30 11:53:48

北周大将贺若敦得罪权臣宇文护,被逼自杀。死前,贺若敦用锥子刺破儿子贺若弼的舌头,说:“我死是因为祸从口出,你一定要引以为戒!” 贺若敦的家族是北朝时期的将门世家,祖父贺若伏连,在北魏时期曾任云州刺史,以勇猛善战闻名;父亲贺若统,仕北魏为颍州长史,。 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贺若敦自幼便受到军事氛围的熏陶,对兵法战阵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天生神力,胆识过人。 北魏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频发,各处割据混战。贺若敦的父亲贺若统在颍州任职时,面临着复杂的环境。 当时,南梁将领陈庆之北伐,一度攻占洛阳,北魏摇摇欲坠。贺若统审时度势,决定归附实力渐强的宇文泰,而年轻的贺若敦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贺若统归附宇文泰时,贺若敦年仅十七岁,却主动请缨担任先锋,率军迎接宇文泰的大军。在途中,他们遭遇了南梁军队的阻击,贺若敦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亲手斩杀数人,成功击退了南梁军队,为宇文泰大军的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 宇文泰得知此事后,对贺若敦赞赏有加,任命他为都督,封安陵县伯。 此后,贺若敦跟随宇文泰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征讨东魏的战役中,贺若敦多次担任先锋,冲锋陷阵,勇不可当。 一次,东魏军队占据了有利地形,坚守不出,西魏军队久攻不下,士气低落。贺若敦见状,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绕到东魏军队的后方,发动突袭,烧毁了东魏军队的粮草辎重。东魏军队得知粮草被烧,军心大乱,西魏军队趁机发动猛攻,一举击溃了东魏军队。 此战后,贺若敦因功被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 西魏恭帝二年(555 年),南梁将领王琳在郢州拥兵自重,宇文泰任命贺若敦为都督,率军征讨王琳。 当时,王琳的军队实力雄厚,且占据了长江天险,易守难攻。贺若敦率军抵达郢州后,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而是进行了详细的侦察。他发现王琳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士兵大多是临时招募的流民,战斗力不强,而且粮草供应紧张。 于是,贺若敦决定采取拖延战术,消耗对方的粮草和士气。 贺若敦命令士兵在郢州城外扎营,与王琳的军队对峙。同时,他派人袭扰王琳军队的粮道,使王琳的军队粮草日益匮乏。王琳见状,多次率军出城挑战,贺若敦却坚守不出。 几个月后,王琳的军队粮草耗尽,士兵纷纷逃亡,军心涣散。贺若敦趁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溃了王琳的军队,攻占了郢州。此战后,贺若敦因功被封为武都公,食邑三千户。 宇文泰病死后,西魏正式被北周取代,大权由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掌握,先后的三任皇帝,都是傀儡。 掌握了北周军政大权的宇文护,对朝中大臣专横跋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许多大臣为了自保,纷纷依附宇文护,而贺若敦却对宇文护的专权行为极为不满,常常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会顶撞宇文护,使得宇文护在众大臣面前下不来台。 宇文护因此对贺若敦怀恨在心,开始寻找机会报复他。 北周建德元年(572 年),贺若敦被任命为金州总管。在任期间,贺若敦得罪了一些地方豪强,这些人向宇文护诬告贺若敦。宇文护本来就对贺若敦不满,得到这些诬告后,便借机下令将贺若敦召回京城,进行调查。 贺若敦回到京城后,宇文护并没有给他辩解的机会,而是直接将他投入监狱。在监狱中,贺若敦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拒不承认那些诬告的罪名。 宇文护见贺若敦不肯屈服,更加愤怒,干脆派人去转告,说若贺若敦不自杀,就屠灭贺家满门。 在这种情况下,贺若敦只能屈服,不过提出见儿子贺若弼一面。 见到贺若弼后,贺若敦泪流满面的手说:“我一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没想到最终却因为得罪了宇文护而落得如此下场。我死不足惜,但我担心你以后会重蹈我的覆辙。” 贺若弼哭着说:“父亲,您放心,我一定会记住您的教诲,以后做事一定会小心谨慎,不会再得罪任何人。” 贺若敦摇了摇头说:“你性格刚烈,和我一样不善于言辞,这是最大的隐患。我死就是因为祸从口出,你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为了让儿子深刻记住这个教训,贺若敦突然拿起身边的一把锥子,狠狠地刺向贺若弼的舌头。贺若弼猝不及防,顿时鲜血直流,疼痛难忍。 贺若弼看着父亲严厉的眼神,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强忍着疼痛点了点头。 贺若敦看着儿子流血的舌头,说:“你一定要记住今天的疼痛,以后说话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你才能保全自己,为我们贺若家族留下血脉。” 说完这些话后,贺若敦自刎而死,时年四十九岁。

0 阅读:12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