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初,盘锦大洼子农场副场长吴成德正带领职工晒粮,突然有辆小车缓缓驶来。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7-29 16:46:08

1960年代初,盘锦大洼子农场副场长吴成德正带领职工晒粮,突然有辆小车缓缓驶来。只见一军人快步下车,恭恭敬敬敬礼喊,老首长,您受苦了。吴副场长却往外赶人,讲,你走,你真不该过来啊。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0年秋天,盘锦大洼农场的晒谷场上,副场长吴成德正带着职工翻晒刚收获的稻谷。 一辆军用吉普车驶入农场,下来的军官认出了吴成德。多年不见的老部下带来了慰问品,却被吴成德坚决推了回去。 1951年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180师陷入重围。吴成德率领300多名伤员在敌后坚持游击战14个月,期间歼敌60余人。后来因为误食毒蘑菇,体力不支才被敌军俘虏。 在釜山战俘营,吴成德遭受了电刑、水牢等各种酷刑折磨。体重从130斤暴跌到90斤,但他始终没有透露任何军事机密。1953年9月,他作为138名“被俘人员代表”之一终于回到祖国。 回国后的吴成德主动要求到基层农场工作,那些年里,他的处境并不好过,但从未抱怨过组织的安排。在大洼农场,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农场老职工都记得,困难时期吴成德把自己的口粮分给了孤儿,连续半个月只吃红薯干。他管理全场粮食仓库,即使是自己儿子想多要个窝头都会被严厉训斥。 有人见过他深夜里对着一支旧钢笔发呆,那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利品。用这支笔,他在桦树皮上记录过牺牲战友的名字,也记录过在敌后救助的127名伤员名单。 吴成德很少提及往事,有次儿子问起战场经历,他只是简单地说:“那么多同志永远留在那里了,我们能回来就要对得起他们。” 在农场的十年间,他带领职工开垦出上千亩盐碱地,培育出多个耐寒水稻品种。曾经的贫困农场逐渐变成了盘锦地区的产粮标兵,为当地粮食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年困难时期,上级三次派人给他送来干部特供粮,都被他转给了农场幼儿园。他的理由很简单:“我吃过草根树皮,现在有红薯吃就比打仗时强多了。” 1970年调离农场时,全场职工自发排队送别。吴成德把珍藏多年的钢笔留给了接任者,只说这是老战友的纪念品。 1980年,组织为吴成德彻底平反昭雪。根据中共中央74号文件,对志愿军战俘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复查,还了他们清白。这一天,他等了整整27年。 平反后的吴成德并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继续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的忠诚。晚年时期,他将积攒的4万元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 如今在盘锦的稻田里,仍能找到当年吴成德改良的稻种。这些耐寒抗碱的品种至今还在发挥作用,每年为农民增收数千万斤粮食。农技站的老技术员说,这些品种都是他带着职工一穗一穗选出来的。 吴成德常说的一句话至今还被当地农民传颂:“好种子经得起风雨,就像真正的好兵,放在哪儿都能生根发芽。” 有人曾问过吴成德是否后悔当年的选择,老人望着丰收的稻田说:“地不会骗人,你流多少汗,它就结多少果。”这份朴素的人生哲学,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品质。 信源: 《山西通史》(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 记载吴成德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的职务与经历,包括其被俘后安置于盘锦大洼农场及1980年平反的详细过程。

0 阅读:57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