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抗日将领、原国军少将戴炳南在太原被游街示众后,被当众处死,太原当地百姓无不拍手叫好,戴炳南曾经也为抗日做过贡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民怨呢? 戴炳南刚开始当兵时,还在北洋军阀吴佩孚手下混饭吃,后来才投了国民政府军。 从最底层的小兵一步步往上爬,到了抗日战争那会儿,总算当上了第三十一师九十一旅一八一团的上校团长,后来又升成陆军第三十师的少将副师长。 那些年里,他跟着部队打了不少硬仗,娘子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大别山战役、枣宜会战,枪林弹雨里也算是拼过命。 可到了1948年,驻守太原的时候,他心里的那杆秤彻底歪了。 当时他跟着第三十军军长黄樵松,这位上司跟他可是有十六年的交情,从营长一路把他提拔到师长,待他不薄。 黄樵松看着国民党大势已去,想给部队找条明路,打算阵前起义,还把这个心窝子的计划掏给了戴炳南。 11月3日,两人在新道街谈起义的事儿,戴炳南表面上没说啥,转头就找了结拜兄弟、二十七师副师长仵德厚合计。 到了晚上十一点,他连夜跑到绥靖公署,把睡梦中的阎锡山叫醒,“噗通”一声跪下,把黄樵松的计划全抖了出来,还拍着胸脯说要“坚决效忠党国”。 阎锡山一听,立马就动了手,假装开军事会议把黄樵松骗到绥靖公署,当场从他身上搜出了徐向前、高树勋的信。 第二天,进城谈判的解放军代表晋夫和侦察参谋翟许友也被抓了,原来黄樵松早就派了人跟解放军接上头,徐向前还回了信,本来胡耀邦想亲自进城面谈,后来改派了晋夫。 就因为戴炳南这一告,这些人全落进了阎锡山的圈套,而戴炳南却踩着黄樵松的肩膀当上了三十军军长,还拿了三万块银元的赏钱。 好日子没几天,解放军就打到太原城下了,戴炳南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开始耍花样保命。 甚至让一个姓潘的女人在东缉虎营假哭丧,想蒙混过关。 其实他藏到了钟楼街阴阳巷二号,那地方是个死胡同,太原本地人都没几个知道,他以为这下安全了,没料到自己的马弁把他给供了出来。 1949年4月26日上午,市公安局副局长黄石山带了十几个精干队员,把阴阳巷两头一堵,就冲进了潘家院子。 当时他头上裹着块半新不旧的白毛巾,穿一身黑布便衣,腰里系着白布带子,活像个乡下老头,可再装也没用了。 最后在1949年7月,他被判处死刑,游街的时候,老百姓指着他骂:“这个戴炳南真是死有余辜,杀得好”枪决那天,大南门外围满了人,都说这是报应。 戴炳南确实打过硬仗,说他一点功劳没有,那不符合事实,可这些事,绝对没法替他后来的背叛当遮羞布。 抗日是全民族的大事,每个当兵的都该往前冲,这是本分,不是他后来作恶的“免罪符”。 黄樵松待他十六年,从营长一路提拔到师长,这份情分,在他眼里还不如个军长头衔和三万块银元。 他这一背叛,坑害的可不止黄樵松一个,黄樵松是条汉子,想带着部队走出黑暗,结果被自己信得过的人卖了,最后惨死在南京。 晋夫他们是来谈和平的,就因为他告密,平白无故丢了性命。 更遭殃的是太原老百姓,本来有机会和平解放,不用遭战火的罪,就因为他这一闹,仗又打了好几个月。 一个人的私心,让一城人跟着遭殃,这种罪孽,怎么洗也洗不掉。 他最后的下场纯属活该,藏在阴阳巷里自以为聪明,觉得没人能找到,可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 老百姓骂他“死有余辜”,那是发自心底的恨。 他耍尽花招想活命,又是装死又是办假丧事,可最后还是被揪了出来,跪在地上求饶的时候,怎么不想想黄樵松和那些死在他手里的人? 这种结局,是他自己选的,怨不得别人。 说到底,戴炳南这辈子,就是被“私心”两个字毁了,抗日时的勇猛,不过是他往上爬的梯子;背叛时的决绝,才暴露了他骨子里的自私。 他用背叛换来了一时的荣华,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这不是什么意外,是所有背信弃义者的必然结局。
1949年,抗日将领、原国军少将戴炳南在太原被游街示众后,被当众处死,太原当地百
断代史鉴
2025-07-29 09:33:1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