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林颖改嫁了,她是彭雪枫的遗孀,身带烈士之子。她嫁给了马列,一个不符合结婚条件的青年军官。很多人不理解,但没人能否认,这段婚姻改变了三个人的一生。
1944年秋,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接到挺进河南的命令。
出征前夜,他轻抚妻子林颖隆起的腹部:"等打跑鬼子,我教孩子骑马。"
月光透过窗棂,照见他军装第三颗纽扣的磨痕,
那是林颖缝补过的。
谁也没想到,八里庄的枪声会永远切断归途。
当怀孕的妻子在淮北翘首以盼时,34岁的将军已血染黄沙。
他们的缘分始于1939年豫皖苏根据地。
21岁的林颖作为进步青年代表,在欢迎宴上初见游击支队司令。
彭雪枫握手的力度像烙铁,烫得她耳根发红。
两年后淮宝县妇女部筹备休整接待,林颖抱着文件穿过营地,看见彭雪枫在河边洗马。
鬃毛上的水珠溅到她的登记册,晕开了"四师师长"的钢笔字。
淮北区委书记刘子久当红娘时,林颖正带领妇女队挖战壕。
听说要撮合她和彭雪枫,铁锹差点砸到脚背。
她躲进芦苇丛写回绝信,却听见战士唱《沂蒙山小调》。
那是彭师长教的歌。
最终应允见面,是因为发现两人日记本都抄着同一句话:"革命者的爱情要像松柏经霜愈青翠。"
1941年9月23日的柏树林约会,成为四师官兵津津乐道的传奇。
彭雪枫提前两小时到场,把落叶扫成心形。
林颖走来时,他紧张得把《论持久战》拿倒了。
婚礼在师部马棚举行,彭雪枫用绑腿布扎了捧野花。
证婚人邓子恢打趣:"新郎再不说'我爱你',新娘子要骑马跑咯!"
满场哄笑中,彭雪枫突然立正敬礼:"林颖同志,我以党性保证爱你一生!"
婚后三年聚少离多,80封家书成了红线。
有封信里夹着弹壳做的戒指,刻着"雪枫林颖1944.5"。
彼时林颖已有身孕,彭雪枫在出征前夜把戒指戴在她无名指:"等孩子出生,我拿鬼子钢盔给他当澡盆。"
他牺牲后,这枚戒指始终戴在林颖手上,直到2009年捐给军事博物馆。
噩耗被隐瞒了四个月。
林颖分娩那日,产房外站着持枪卫兵。
其实是防止她看到《拂晓报》的讣告。
当邓子恢抱着婴儿说出真相时,林颖突然哼起《国际歌》,音调比寒风更刺骨。
下葬那天,她将丈夫的钢笔埋进棺木:"替你写完解放全中国的文章。"
1946年大连港的初遇,马列只看见穿列宁装的清瘦女子。
帮林颖提皮箱时,发现箱角刻着"PXF"缩写。
次年俄语班重逢,他目睹林颖深夜在操场跑步,那是彭雪枫教她的解压法。
追求时送的第一份礼,是托人从河南带来的柏树苗。
林颖栽树那日,马列念了彭雪枫书信里的话:"要像松柏经霜愈青翠。"
结婚报告被特批那天,组织部长拍着马列肩膀:"小林同志心里装着两个人,你要有海量。"
婚礼在宿舍举行,宾客只有三对夫妇。
林颖用彭雪枫送的搪瓷缸敬茶,马列用缴获的日军饭盒装喜糖。
最特别的贺礼是张照片:彭雪枫墓前新栽的柏树已抽嫩芽。
当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分给他们两间房,马列主动要了背阴那间:"阳光好的留给小枫写作业。"
他给彭雪枫遗腹子取名时,林颖指着窗外:"叫小枫吧,看香山红叶多像四师军旗。"
这个孩子后来成为解放军上将,总说:"我有两个父亲。"
2005年林颖病重住院,马列每天念彭雪枫书信。
有次护士看见他对着空气说话:"雪枫兄,当年你说要教孩子骑马,今天我带孙子去草原了..."
林颖走后,马列把两人骨灰各分一半合葬。
墓碑刻着他拟的联:"同沐战火结连理,共守山河到白头。"
落款是三个并排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