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邓颖超因病离世,谁知,邓颖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李鹏”二字,这

万象快报侠 2025-07-28 09:53:50

1992年7月,邓颖超因病离世,谁知,邓颖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李鹏”二字,这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邓先生,您要是有什么交代的,说一声就好……”1992年7月11日,北京协和医院病房内人满为患。包括院长在内的众人守在病房外长达数小时,只求那位伟人渡过难关。 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周总理之妻,邓颖超。这位用尽一生追求真理、守卫国家的女子,此刻因长征时期留下的顽疾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翻开病理报告,足见她这一生有多苦:长期奔波于战争环境,致使她罹患冠心病与胆结石。万里长征时的艰苦岁月,又在她体内留下肺结核后遗症。 因为此病,这位88岁的长者连交代遗言都成了奢望——每逢张口想要说话时,邓颖超就会一阵剧烈咳嗽,带着监护仪的心跳曲线剧烈震荡。可濒死之际,她浑浊的瞳孔却又突然聚焦,像是回光返照。 “李……鹏……”老人枯瘦的手指死死抓着床单,像是燃尽最后一丝力气呐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闻言后,泪如潮水般决堤,冲上前握着母亲逐渐冰冷的手,像是在回应这跨越数十年的呼唤。 1931年,李鹏被母亲带往海口市东校场。年仅3岁的他,只看到有人将父亲五花大绑,双手里握着细长的“树枝”。可还未来得及询问,扭头就见母亲早已泪如泉涌。 父亲英勇就义后,敌人依旧未曾放过母子俩。他们认为,每一位革命家的子嗣都务必斩草除根,何况李鹏一家都是坚定的共产党员。于是,母亲只能一路抱着孩子逃亡,先后辗转数个城市。 直到落脚在重庆后,母子俩的生活才安稳下来。李鹏常陪母亲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而这天周总理夫妇恰巧见到他。眼前的孩子破棉袄里藏着发霉的馒头,脖上红绳却拴着隐约可见的半块银元。这是大部分烈士家属的“托孤信号”,周总理夫妇也不禁好奇起来。 上前询问后二人才得知,眼前这名为李鹏的孩子,父亲名为李硕勋,母亲则是赵君陶。二人都是资历颇丰的党员,周夫妇自然清楚。于是便格外关照李鹏,想为他多提供些爱。 邓颖超尤其喜爱李鹏,将他视为己出。由于战争年代生育就意味着被敌人追上、然后死亡,邓颖超曾在怀孕后主动流产,后因难产终生不孕,于是没有孩子就成了邓颖超的遗憾。可如今每每陪着李鹏,她心中就会格外温暖。 此后,两人常在窑洞里借着烛火背《满江红》,赵君陶听后打趣儿子“多了个妈”,周恩来则神色寂寥——他这将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的爱人,直到如今才得以体验到当母亲的快乐。 往后的数十年里,邓颖超的精力除了奉献给祖国,便是关照李鹏。书架上翻皱的陪读书刊、盒子里绣着“平安喜乐”的毛袜,无不暗含着深沉的母爱。而这份牵挂的期限,是生命尽头。 在邓妈妈骨灰撒入海河后,李鹏回家整理遗物。他将竹筐内未织完的毛袜珍而重之地收好,随即封藏。如今在展厅中,这双不甚美观的织物却常常引人驻足。其上粗糙的线团恰如一位新手母亲,在吃力而笨拙的爱祖国、爱人民。 信息来源: 人民网|邓颖超临终前艰难地吐出两个字:“李鹏” 凤凰网 | 周恩来与邓颖超一生恩爱但为何无儿无女? 文 | 秦玖 编辑 | 史叔

0 阅读:130

猜你喜欢

万象快报侠

万象快报侠

如侠般快,送达万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