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3日,一名女子走到孙传芳背后,突然掏出手枪,朝着孙传芳连开3枪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7-26 15:22:40

1935年11月13日,一名女子走到孙传芳背后,突然掏出手枪,朝着孙传芳连开3枪。第一枪子弹打穿了孙传芳的脑袋,孙传芳随即倒地;第二枪穿透了孙传芳的太阳穴,第三颗枪打透孙传芳的胸膛。由于三枪都是致命枪,孙传芳当场毙命。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1905年出生在安徽桐城一个普通人家。家里不算富裕,但父亲施从滨和叔叔靠从军混出了名堂,成了军官,家里日子才好起来。小时候,施谷兰按老规矩裹了小脚,没上过啥正经学校,但家里教她读古文、写诗词,她挺喜欢这些老传统。13岁开始管家务,懂事得让人觉得不像个孩子。18岁那年,她从天津师范学校毕业,总算拿了个文凭,也为后来的人生攒了点底气。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1925年。那年直奉战争打得火热,施从滨是奉系第二军军长,奉命跟直系军阀孙传芳干仗。孙传芳发了封电报,想拉拢他一块儿干,施从滨没搭理,直接带兵上了前线。结果在皖北固镇一战中,兵败被俘,孙传芳二话不说,下令砍了他的头,还把首级挂在蚌埠车站示众三天。这事儿对20岁的施谷兰打击太大了,她当场发誓要报仇,手刃这个仇人。 一开始,她把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这家伙靠着奉系大佬张宗昌的关系,当上了烟台警备司令,算有点能耐。可施中诚对报仇这事一点不积极,还劝她别瞎折腾,俩人彻底闹掰了。到了1928年,父亲死后三周年那天,她认识了个同乡叫施靖公,当时在阎锡山手下干谍报。她看这人有点路子,就嫁给了他,搬到太原,还生了俩儿子。可施靖公后来升了旅长,还是没帮她报仇,1935年她一提这事又被拒,气得她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跟他断了联系。 那年,她给自己改名叫施剑翘,意思是拿剑报仇,连俩儿子也改了名,一个叫“佥刃”,一个叫“羽尧”,凑起来就是“剑翘”。她弟弟施则凡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来,本想拿军刀去干孙传芳,但她拦住了,怕他坏了大事。她还特意做了手术,把裹了好多年的小脚解开,又苦练枪法,暗中打听孙传芳的动向。后来听说孙传芳常去天津的佛教居士林,她就化名“董慧”混了进去,盯着机会。 终于,1935年11月13日那天,她动手了。那天天津下着小雨,她穿着深色长袍,戴着黑毡帽,提了个布包,里面藏了把勃朗宁手枪和60张传单,直奔南马路清修院的居士林。她早早到了,混在信徒堆里盯着孙传芳。孙传芳那天穿着灰长袍,带着几个随从进了佛堂,跪在佛像前闭眼念经。她瞅准机会,慢慢挪到他身后,掏出手枪,对准后脑就是一枪。孙传芳倒地后,她又补了两枪,一枪打太阳穴,一枪打胸膛,三发子弹都致命,孙传芳当场没气了。 事后,她没跑,直接给警察局打了电话,说自己杀了孙传芳,在那儿等着。她还把带来的传单撒了出去,传单上写了她的复仇理由,还说自首的事儿,署名“报仇女施剑翘”,按了个手印。这事儿一下炸开了锅,全国上下都在议论。 法庭这边,1935年12月16日,天津地方法院判她故意杀人,十年有期徒刑。可很多人觉得判得太重,舆论哗然。1936年1月28日,河北高等法院重审,改判七年。之后社会上支持她的人越来越多,冯玉祥、李烈钧、于右任这些大人物都出来说话。到了1936年10月14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了特赦令,她蹲了11个月就出来了。 出来后,施剑翘没闲着,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挺有担当。1946年,她在苏州办了从云小学,自己当校长,四处筹钱办学。1949年,她还当了苏州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1957年,又成了北京市政协的特邀委员,掺和了不少政治事儿。她还劝弟弟施则凡别跑台湾,留下来给新中国出力,又说服了阎锡山手下一个叫郭宗汾的将领起义。1979年8月27日,她因结肠直肠癌手术后去世,74岁,葬在苏州西天灵公墓,走前还惦记着国家统一。 施剑翘这辈子,从一个普通女子到复仇英雄,再到为国出力,活得太不平凡。她的故事后来被拍成电影、写成书,影响了好几代人。

0 阅读:920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