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大会上,毛主席指着名单问:“那个凭一把大刀,砍杀27个鬼子的'军中吕布'呢,怎么没有他的名字?”有人回答:“他回老家扛锄头去了!”
毛主席沉默片刻,轻轻叹息:“可惜了,这样的战斗英雄,应该站在这里啊。”
吕俊生的故事要从河北邢台前青峪村说起,1907年,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就外出谋生,在武安学过钉鞋,在山西当过苦力。
1937年抗战爆发,身高一米九的他再也坐不住了,扔下锄头就投奔了八路军129师,别人参军是为了打鬼子,吕俊生参军是为了杀鬼子,他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
1938年7月的山东夏津战斗,让吕俊生一战成,。当时八路军弹药耗尽,不得不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日军拼刺技术闻名亚洲,一个鬼子兵往往需要两三个八路军战士才能对付。
可吕俊生不一样,拎着刺刀冲进敌群,左劈右砍,一口气捅死了27个日本兵,自己只受了三处轻伤。
这一仗打完,“军中吕布”的名号传遍了整个东进纵队,日军悬赏一万大洋要他的人头,但谁也没能拿下这颗价值连城的脑袋。
不过,白刃战只是他的开场表演,1938年底当上连长后,他又在多次战斗中单枪匹马杀死60多名日伪军。
1940年百团大战,他带领一个连攻打阎家庄,创造了歼敌108人而己方仅1人轻伤的神话。
最绝的是在高邑县战斗中,他赤手空拳冲到日军碉堡前,从射击孔里硬生生把正在喷火的机枪拽了出来,手掌被烫伤,战后他所在的连被授予“英雄连”称号,他本人则成了全军闻名的“英雄连长”。
八年抗战,吕俊生立了8次一等功,要知道在军队里,活人能拿一等功比中彩票还难,大多数一等功都是追授给烈士的,可他不仅活着拿了8次,还每次都冲在最前面。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华北军区第一战斗英雄,毛主席亲自给他颁奖,握着他的手说:“勇冠三军,是我军的骄傲。”
可就是这样一位战神,1955年授衔时却缺席了,原来解放战争后期,因多年征战留下的伤病,吕俊生主动申请复员回乡。
有人劝他留在部队,说凭他的战功至少能当个团长,他却摆摆手:“仗打完了,该回家种地了。”
回到邢台老家后,他当起了村支书,带领乡亲们开荒种地、修水利,把部队发的补助金大半都捐给了困难户,部队几次想调他回去,他都婉言谢绝。
关于吕俊生是否被授衔,史料记载有些出入,有人说他确实被授予中校军衔,只是因伤病未能出席仪式,也有人说他早已复员,不符合授衔条件。
但无论如何,这位“军中吕布”的传奇从未被遗忘,1970年11月22日,63岁的吕俊生在看完一场抗战电影后大笑而逝,有人说他是笑着去找当年的战友了,也有人说这位老英雄是笑着去另一个世界继续打鬼子了。
如今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吕俊生的骨灰静静地安放着,他的故事被写进教科书,画成连环画,拍成纪录片。
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他挥舞着大刀冲向敌群的背影,他本可以站在授衔台上肩扛将星,却选择回到田间地头扛起锄头,这种选择,或许比任何军衔都更能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