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鲁迅妻子朱安离世,临终前还念着自己的儿子周海婴,并将所有遗产留给了他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7-25 16:29:28

1947年,鲁迅妻子朱安离世,临终前还念着自己的儿子周海婴,并将所有遗产留给了他,希望死前能见周海婴蕞后一面。谁料,周海婴收下了全部的遗产,却对别人说:“我不认识朱安”。

朱安出生在1878年绍兴一个商人家庭,从小裹小脚,学女红,不识字多,典型的旧式女子。1906年,她28岁嫁给26岁的鲁迅,那婚事是鲁迅妈一手操办的,鲁迅从日本留学赶回,本来以为妈病重,结果是骗他结婚。他勉强同意了,婚后就没跟朱安同房过,一直分居。鲁迅接触西方思想,追求自由婚姻,这段包办婚姻对他来说就是负担。朱安呢,她守着婆婆,操持家务,从绍兴到北京,一直尽责,但鲁迅很少跟她交流。 1919年,他们迁到北京西三条胡同的四合院,朱安和婆婆住一处,鲁迅单独住,日子就这样过着。鲁迅后来在北京教书,遇见学生许广平,两人通过书信相恋,1927年在广州同居。许广平出身书香门第,参与社会运动,她帮鲁迅整理书稿,照顾生活,两人感情深厚。 1929年,周海婴在上海出生,那时许广平30多岁,高龄产妇,生产时难产,但母子平安。鲁迅给儿子取名海婴,意思是上海婴儿,还说长大不喜欢可以改,挺民主的。周海婴从小跟父母在上海长大,鲁迅1936年病逝后,他和妈许广平辗转各地避难。 朱安对周海婴的态度,一直是当成自家孩子看待,虽然没见过面。她知道鲁迅和许广平的事儿,但按旧思想觉得男人三妻四妾正常,还把许广平当“妹妹”看。鲁迅妈去世后,朱安独自在北京,靠许广平寄生活费过日子。她常写信给许广平,问周海婴的情况,周海婴小时候生病,她就托人带信关心。 周海婴十几岁时,朱安直接给他写信,鼓励他学无线电,说男孩子得有手艺立足社会。周海婴呢,他从小没见过朱安,只通过信知道她照顾奶奶的事儿,所以尊重她,但从来不叫妈,叫“朱安女士”。他说过,对朱安有敬意,因为她孝顺奶奶,但不承认她是母亲。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周海婴接受新教育,觉得封建习俗不对头,不能勉强认妈。朱安那边,她把周海婴当唯一希望,信里总提想见他一面。周海婴妈许广平也对朱安客气,从不敌对,还劝鲁迅别离婚,说那会害了朱安。 1947年,朱安69岁,身体不行了,心脏衰弱,两腿肿胀,从年初就开始病重。她写信给许广平,说病情恶化,想见周海婴,把遗产亲手交给他。遗产主要是北京的房产、鲁迅藏书和著作版权,鲁迅一生清贫,就这些东西。朱安不识字,对版权不懂,早年就把打理事宜交给许广平,现在她立遗嘱,全转给周海婴。她希望周海婴来北京送终,按旧规矩认她这个位置。 六月29日,她在北京家中病逝,身边没人。消息传到上海,周海婴收到文件,签字接受全部遗产,包括房产和版税收入。但他没去北京,没见最后一面。朋友问起,他说不认识朱安,从没见过,也没叫过妈。他尊重她的为人,但就是不承认亲属关系。这事儿传开后,有人觉得周海婴冷漠,有人理解他立场。周海婴后来在回忆录里提过,对朱安不讨厌,还欣赏她拒绝外人救济的原则,但伦理上没法认妈。 朱安走后,丧事简单,亲友料理,请僧人念经,葬在北京保福寺附近,没碑没合葬鲁迅。许广平继续整理鲁迅遗稿,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她校对文稿,确保版税到位。周海婴呢,他完成夜校学习,考进北大物理系,专攻无线电,毕业后在广播机构工作,设计设备。生活上,他娶妻生子,挺稳定。晚年他摄影,还写回忆录,提到朱安时说尊重她的孝顺,但坚持不视她为母亲。 2011年,周海婴在上海病逝。许广平投身教育和文化,推动事业,1983年在北京离世,享年85岁。这一家子的事儿,牵扯到旧时代和新思想的碰撞,朱安成了受害者,周海婴代表新一代的坚持。

0 阅读:86

评论列表

园丁

园丁

2
2025-07-26 04:25

文中只有周海婴继承遗产,没有见面,没有看望朱安。 周海婴实在冷漠

猜你喜欢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