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3天过去鸦雀无声,原来印度面临重大危机,没时间关注中国在上游建水电站了。
当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的专机降落在华盛顿机场时,迎接他的不是普通的停机位,而是早已等候的黑色轿车和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待遇。
这次为期5天的行程,从白宫的午宴到五角大楼的会谈,再到佛罗里达州中央司令部的特别安排,每一步都在表明,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这种高规格的接待在历史上非常少见,要知道,几年前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访美时,只能坐普通摆渡车离开机场,待遇相当普通。
而穆尼尔作为军方高层,却享受到了通常只给国家领导人的礼遇,正如华盛顿的分析人士所说,此前只有以国家元首身份来访的阿尤布·汗和齐亚·乌尔·哈克,才能进入白宫受到款待,这种对比清楚地反映出美巴关系从低谷走向升温的过程。
这次访问引发的讨论迅速升温,焦点集中在特朗普对印巴冲突的“调停”言论上,特朗普多次表示自己“阻止了印巴战争”,还强调穆尼尔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这一说法立刻遭到印度的强烈反驳,莫迪总理在电话中直接否认美国参与调解,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更明确指出,今年五月的印巴冲突停火完全是巴基斯坦主动提出的,没有任何第三方介入。
更让印度不满的是,白宫发言人称穆尼尔被邀请是因为他提议提名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在克什米尔恐袭后缓解了冲突”,这被新德里视为对巴基斯坦反恐表现的轻描淡写。
印度的反应并非没有依据,多年来,印度一直指责巴基斯坦与2001年议会袭击、2008年孟买袭击等事件有关,认为美国此时与巴基斯坦军方高层接触,是在默许跨境武装活动。
更让新德里不安的是,这一举动让人想起冷战时期、“9·11”事件后美国偏向巴基斯坦的历史,尤其是在美印敏感贸易谈判期间,这种倾向让印度感到高度警惕。
美国此时向巴基斯坦示好,背后有多个原因,中东局势是一个重要因素,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升级后,美国盯上了巴基斯坦与伊朗长达900公里的边境,希望借助巴基斯坦与伊朗的外交关系,探索是否能开展侦察飞行或后勤合作,为介入中东危机铺路。
经济利益同样不可忽视,加密货币和关键矿产成为合作的重点,这种“战略+商业”的结合,正符合特朗普“你能为我做什么?
我能从中得到什么?”
的交易风格。
而特朗普对“强人政治”的偏好也起了作用,他看中穆尼尔的军事背景和实际权力,认为与这位“巴基斯坦真正掌权者”打交道更高效。
对巴基斯坦来说,这次访问既是机会也是挑战,穆尼尔此行有着明确的目标,希望通过高规格接待提升国际形象,为争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创造条件,同时寻求美国在军事技术、加密货币和矿产领域的投资,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但巴基斯坦也面临难题,国内舆论普遍支持伊朗,如果答应美国的中东合作请求,很可能引发强烈的民意反弹,如何在外交收益和国内压力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着伊斯兰堡的智慧。
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系回暖,正在改变南亚的地缘格局,美国对巴基斯坦的评价从“最危险国家”“谎言和欺骗”转向“非凡反恐伙伴”,安全叙事的转变背后是利益的重新计算。
而印度的警觉、巴基斯坦的权衡、美国的算计交织在一起,让南亚次大陆的局势充满变数。
正如历史反复证明的,美巴关系常随战略需求起伏,这场回暖是长期转变,还是短期策略调整?
答案或许要交给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穆尼尔的华盛顿之行,已经在南亚棋盘上落下了一颗关键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