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次中俄联合公报,非常值得细细琢磨。 2025年11月3日中俄两国
不得不说,这次中俄联合公报,非常值得细细琢磨。2025年11月3日中俄两国总理在杭州签署的中俄联合公报,绝不是一份普通的合作清单。当西方还在动辄冻结主权资产、个别国家忙着篡改二战历史时,这份公报里的每一条表述,都精准戳中了当下国际秩序的痛点,藏着大国协作的深层逻辑。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让这份公报多了一层特殊分量。中国抗日战争历时14年,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苏联卫国战争牺牲2700万军民,两国用鲜血换来的胜利,不是某些国家想篡改就能抹去的。不久前日本内阁还在试图淡化侵略历史,欧盟部分国家对二战东欧战场的贡献避而不谈,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正在侵蚀国际秩序的根基。公报里“支持彼此举行隆重纪念活动”的承诺,表面是人文交流,实则是对这种歪风的公开亮剑。李强总理在会晤中特意提及这段历史,米舒斯京也当场回应“俄中用牺牲筑牢的友谊永不褪色”,这种历史共鸣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双方战略互信的底层密码。这种历史层面的互信,到底能转化成多少现实合作?看看黑瞎子岛就知道了。这座2004年完成划界的边境小岛,因涉及领土主权和生态保护,开发计划搁置多年。这次会晤后,中俄不仅签署了联合开发规划,更明确了2026年开通首条跨境旅游专线、2027年完成跨境物流通道建设的具体时间表。要知道,边境领土的联合开发从来都是互信的试金石,就连盟友众多的美国,在与加拿大的北极领土争议上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而中俄能在短短一年内敲定细节,这种效率背后是几十年积累的信任。关键是,开发规划里明确“生态优先”,双方将共同设立自然保护区,这种“共同开发、责任共担”的模式,打破了大国领土合作“零和博弈”的惯性思维。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更能说明问题。中俄此次敲定2026年前实现北斗与格洛纳斯全球应急救援信号互通,这步棋走得比欧盟伽利略系统稳多了。伽利略系统从1999年启动,到现在还在为成员国技术标准不一、经费分摊不均扯皮,去年甚至因软件故障导致全球服务中断11小时。而北斗与格洛纳斯从2024年完成亚太地区信号兼容测试,到如今敲定全球互通目标,只用了不到两年。差异在哪?中俄不搞强制统一,而是在保持各自系统独立的基础上实现兼容,长春、乌鲁木齐的北斗地面站与俄罗斯奥布宁斯克、伊尔库茨克的格洛纳斯站点联动,既保留了技术自主性,又实现了优势互补。这种灵活协作的模式,恰恰是僵化的结盟体系学不来的。贸易数据更能体现这种协作的含金量。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2025年前9个月同比下滑9.4%,主要受能源价格波动和西方间接制裁影响。这次公报没有回避问题,而是拿出了实打实的解决方案。更新版《政府间投资促进与保护协定》将于12月正式生效,明确保护双方企业在能源、基建等领域的投资安全。海关合作文件推出的“农产品快速通关”“跨境电商监管互认”等措施,能直接缩短货物通关时间30%以上。更关键的是中方“十五五”规划里的“东北振兴”与俄方“远东开发”的深度对接,吉林借助海参崴港实现内贸货物中转后,东北大宗商品运往东南亚的运输时间从22天缩短至18天,运输成本降低15%。这种把国家发展战略拧成一股绳的合作,比单纯的商品买卖稳固得多。国际社会对这份公报的态度,简直是一面照妖镜。西方媒体忙着渲染“中俄军事联盟”,美国《华尔街日报》刻意放大公报中“安全领域协同”的表述,却对“反对擅自没收主权资产”的核心主张选择性失明。要知道,去年西方冻结俄罗斯3000多亿美元海外资产时,多少发展中国家捏了把汗,生怕自己哪天成为下一个目标。反观发展中国家,印度《经济时报》直言“中俄在金融主权问题上的表态,给新兴经济体撑了腰”。巴西外交部发言人更是直接呼应,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维护发展中国家历史叙事权至关重要”。有人总把中俄协作和北约画等号,这其实是没看懂其中的智慧。看看最近北约的动向就知道,土耳其为了摆脱对美国战机的依赖,一边求购美制F-16,一边又转头和欧洲签下“台风”战机订单。德国为了拉拢土耳其在加沙问题上的支持,特意为这笔交易开绿灯,这种充满利益算计的联盟,一遇到分歧就露馅。中俄不一样,公报里从头到尾没提“军事同盟”,反而反复强调“互利共赢”“不针对第三方”。卫星导航合作是为了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海关合作是为了降低贸易成本,人工智能领域成立专家委员会是为了抢占产业高地,这些合作都聚焦自身发展,却无意间对冲了单边霸权的冲击。信息:李强同俄罗斯总理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1-0320:24